第一八零章
��开中or盐产业的流程都是相对健康而正向的。

  政府利用商人运输,免去了普通百姓劳役之苦,而指定这部分价目表时,为了吸引商人,蕴含了一丝市场经济的味道。

  毕竟商人逐利,你价格太低,没人会来干物流。

  朱元璋很好的控制了私盐,进而也就很好的维护了政府对盐业的垄断地位。他们占据着垄断的事实,把这部分利润的汤水给予了商人。商人为了蹭“垄断特权”乐此不疲。

  尽管实际上开中所运粮食对于整个军队开销而言,并不是主要的,而仅仅是补充、救急,

  大体还是靠军屯、口口。

  但政策把大家的目光吸引到边疆建设上,也出现了异族来纳粮等盛景。无怪乎后来诸多赞誉。】

  老朱龙心大悦。

  要听夸,还是得这后辈夸啊!

  &34;市场经济,不错,不错。&34;他频频点头, &34;咱也是懂经济的。咱没有什么不懂的!&34;他说罢,为了证明自己真的懂,还犀利凹了个名词。&34;这就是未来那所谓的, ‘转移支付’,对吧?&34;其余的人虽然觉得不太对,但好似也有点对。

  “还有什么税收的再分配……”朱元璋得意忘形,继续生搬硬套。这回郁新打断他:“陛下,这真的没有啊,没有‘再分配’。”

  朱元璋强硬道: &34;怎么没有再分配?咱把江南地区的税粮运往边疆,让他们吃上这样的粮,难道不叫‘再分配’?&34;

  “……”大家。

  可是你只是为了打仗

  算了,你开心就好。

  【洪武29年,户部尚书郁新提议,让商人在开平纳米,而以淮浙盐补偿。

  洪武31年,在湖南纳米,本来该给湖南盐的,可是当地盐不足,故以淮浙盐补充。此二条up认为应该一起看。这说明,明朝政府最早是出于纳米的区域盐不足的想法,才会用离他们较远的盐去补上。

  但郁新的这个提议,成为了后来纳粮开中的真正模板。也伴随着它,整个纳粮开中法的性质开始改变了。

  它从一种单纯的运输给偿or现货交易,变成了“期货交易”。

  不要被明初的以物易物蒙蔽了眼睛,商人在向开平卫纳粮时,就是在提前支付货款,他们被迫拉长了交易周期,承担了更多的资金链风险。

  而朝廷却可以率先回笼资金,享受这部分资金池。】

  老朱:&34;???&34;

  朱棣: &34;???&34;

  朱棣忙道:“爹你刚刚说我的开中法不对,这可真是冤枉了我啊!儿子必是听从爹您留下的郁尚书的指导,才做出以后的政策的啊!&34;

  郁新尬住了。

  老朱也尬住了。

  郁新试图挽尊: “我……肯

  定也不是为了什么期货交易,为了赚那商人的钱。我肯定也是因为淮盐的质量比较好,很多人对淮盐趋之若骛,所以不得不出此法……&34;

  他还是很尴尬。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