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悟道心法
人说的空间。这里的空间是无限的空间,多空间,无一处无有空间。
这里所指的时间,不是常人所说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无限的时间,变化的时间,不定的时间,多时间,无一处不变的时间。如:一九六三年被天文学家“发现”的、在我们地球北方外太空数十万光年之处,有一座特别巨大的喷射星系,称为“规沙”之一。在我们时间约二十余年来,天文台摄得它的形状,显示它不断迅速在缩小之中。但是收到的它的辐射波,却并无显著减少。这一奇怪的景象,已引起了天文学界与太空学者的强烈争论。美国加州工技研究院的天文学家舒密德博士,是该星系的发现人之一。他观察了二十多年,认为“规沙”并非缩小,而是远去。他计算它远去的速度,快到等于光速的三十二倍。我们现知道人们常说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可实际上光速在宇宙中并不是最快的速度。
道,如此高深而博大,如此玄妙而无法表达。老子识定道是生天、生地、生宇宙万物的根源,是至高无上的、独立无对的、无物不由的。老子发现这前所未有的境界,他认为必须将它说出来,使世人了解。为了便于言说,他将这个恍惚窈冥的最高境界,取名为“大道”。
(四)
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在生活那样简朴,物质条件那样粗陋的社会里,他怎样能作出这样伟大惊人的发现呢?是凭他个人的知识、智慧吗?还是另有奥妙?一种反映一个时代的学术思想,一种超绝古今的伟大发现,总不会是偶然获得的吧?这样高深的哲理,老子是怎样发现的呢?
我们知道老子生活在春秋之世,当时周室凌夷,诸侯强大,互相攻伐,战祸频繁,赋税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求死怨生。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均在动乱,有国者或尊王攘夷,或整军经武,以求安求治。老子身为周室的守藏史,掌管典籍,居周时久,不忍见周之亡,有心欲从根本寻求解决之道。他潜思默想,悉心观察,从万象毕呈、万事业难的现象界,一步步向上推求、探寻。老子从下三界人事物中的事事物物,到中三界天地人中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人与宇宙、人与天、人与地种种关系,再向上攀升,进入上三界:宇宙、空间、时间。他把握了宇宙,把握了一切现象之所由形成、所以变化,运用他超绝的智慧,悟到最初的有物之始,悟到根本无物的阴阳始判、天地方辟之初,再悟到天地未辟、阴阳未分、大气氤氲的迷蒙混沌之境。他更向上攀升,潜心体认,冥心观照,跳出宇宙、空间、时间之外看世界,超出未始有气之域,而闯入了从来未被人发现的境界。他只觉得,无边无际,无穷无极,若明若暗,似有似无,有规律又测不定,有量而不等,有质而无形,无法预定之状,恍惚在运化不已。所以他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但老子又觉得这恍惚窈冥之中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无所不有。于是他说:“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又觉得在这个世间确有物、有质存在。他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
但是老子终于觉得这其间大深奥了,太玄妙了,他作了许多描绘,勉强给它取名字,他仍然觉得没有说明的和说不出的、含蕴得�
这里所指的时间,不是常人所说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无限的时间,变化的时间,不定的时间,多时间,无一处不变的时间。如:一九六三年被天文学家“发现”的、在我们地球北方外太空数十万光年之处,有一座特别巨大的喷射星系,称为“规沙”之一。在我们时间约二十余年来,天文台摄得它的形状,显示它不断迅速在缩小之中。但是收到的它的辐射波,却并无显著减少。这一奇怪的景象,已引起了天文学界与太空学者的强烈争论。美国加州工技研究院的天文学家舒密德博士,是该星系的发现人之一。他观察了二十多年,认为“规沙”并非缩小,而是远去。他计算它远去的速度,快到等于光速的三十二倍。我们现知道人们常说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可实际上光速在宇宙中并不是最快的速度。
道,如此高深而博大,如此玄妙而无法表达。老子识定道是生天、生地、生宇宙万物的根源,是至高无上的、独立无对的、无物不由的。老子发现这前所未有的境界,他认为必须将它说出来,使世人了解。为了便于言说,他将这个恍惚窈冥的最高境界,取名为“大道”。
(四)
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在生活那样简朴,物质条件那样粗陋的社会里,他怎样能作出这样伟大惊人的发现呢?是凭他个人的知识、智慧吗?还是另有奥妙?一种反映一个时代的学术思想,一种超绝古今的伟大发现,总不会是偶然获得的吧?这样高深的哲理,老子是怎样发现的呢?
我们知道老子生活在春秋之世,当时周室凌夷,诸侯强大,互相攻伐,战祸频繁,赋税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求死怨生。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均在动乱,有国者或尊王攘夷,或整军经武,以求安求治。老子身为周室的守藏史,掌管典籍,居周时久,不忍见周之亡,有心欲从根本寻求解决之道。他潜思默想,悉心观察,从万象毕呈、万事业难的现象界,一步步向上推求、探寻。老子从下三界人事物中的事事物物,到中三界天地人中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人与宇宙、人与天、人与地种种关系,再向上攀升,进入上三界:宇宙、空间、时间。他把握了宇宙,把握了一切现象之所由形成、所以变化,运用他超绝的智慧,悟到最初的有物之始,悟到根本无物的阴阳始判、天地方辟之初,再悟到天地未辟、阴阳未分、大气氤氲的迷蒙混沌之境。他更向上攀升,潜心体认,冥心观照,跳出宇宙、空间、时间之外看世界,超出未始有气之域,而闯入了从来未被人发现的境界。他只觉得,无边无际,无穷无极,若明若暗,似有似无,有规律又测不定,有量而不等,有质而无形,无法预定之状,恍惚在运化不已。所以他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但老子又觉得这恍惚窈冥之中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无所不有。于是他说:“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又觉得在这个世间确有物、有质存在。他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
但是老子终于觉得这其间大深奥了,太玄妙了,他作了许多描绘,勉强给它取名字,他仍然觉得没有说明的和说不出的、含蕴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