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钟吕丹道概述
��。《周易》之象实质上是宇宙之气象,是现象和隐象的统一。其中人的肉眼能看见的是现象,用心灵能感受到的是隐象。《周易》之象是宇宙之象,能反映出宇宙的一些本质。当现代科学深层次地认识客观世界时,得出的结果与《周易》相同或相似,甚至灵感也来源于《周易》。
——《周易》之卦,是用来记录《周易》之象的符号,包括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及其重卦。先天八卦所记述的是宇宙的基本模式,后天八卦所记述的是天地的基本模式,卦卦相叠又构成了宇宙的诸点,并且都自成一个小宇宙。大宇宙中包含着小宇宙,小宇宙又和合于大宇宙。正所谓象中有象,象象相合;卦中生卦,卦卦相依。《周易》之卦记录着客观世界运行的轨迹,用它有可能推出其过去和未来。
——《周易》之辞,是用于解释《周易》之卦的。宇宙万象,变化多端。言辞丰广,难以致极。仁智相见,终有不合。无拘于义,以象效之。由卦悟得,方为正意。《周易》之辞描述的是宇宙之象,难免不尽其意,所以,悟性在此尤为重要。
——《周易》之数,用于计算卦象运行。其数天成,人人有之。变通之妙,感应天地。穷尽生化,不离术数。启生示死,河图洛书。《周易》之数是天成而就,非人所为,故天数难违,人力难为。《周易》乃真人所创,圣人成之,故有“易传圣人经”之说,常人难懂、难学、难成、难精。圣人成就了《周易》,《周易》成就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明文化,《周易》是中华文明内核之魂。
2周易的文明
从天道文化的角度看,《周易》是灵性文明由整体到局部、实现理性化和系统化的结果。
——“先天八卦”的提出,说明古人通过灵性“看到”了“先天”能量状态的存在;
——“五行”的提出,不是表示五种基本元素物质的含义,而是表示能量的五种状态以及相生相克的关系,说明古人通过灵性“看到”了“先天”能量的五种状态,以及相生相克的运化状态;
——“河图洛书”的提出,说明古人通过灵性不仅“看到”了能量的五种状态,以及相生相克的运化,还“看到”了“五行”运化包含着数字的变化;
——“阴阳”的提出,说明古人通过灵性“看到”了“先天”能量变化的基本层面是阴阳的变化;
——“后天八卦”的提出,说明古人通过灵性“看到”了“先天”与“后天”能量状态的区别;
——无极、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概念的提出,说明“先天”、“后天”的能量状态呈现着多层次的结构体系,人们笼统地用大宇宙、小宇宙表示。
综上所述,《周易》构成了天道的核心体系,它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多层次的“气”构成的结构体系;另一方面,由一系列概念、理论和知识构成的理论体系。实际上两者是一体的,每一个概念都对应着特定的“气”的运行结构。只有深入到天道内核的人才能够认识到这些内容,而绝大多数人仅认识一些《周易》的概念和知识而已。
3。《黄帝内经》——天道的实践积累
《黄帝内经》是以天道认知体系为基础,结合人类数万年认识生命的经验积累,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中认识人体精、气、神的集大成著作。如果说《周易》是天道的理论模式,《黄帝内经》就是天道�
——《周易》之卦,是用来记录《周易》之象的符号,包括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及其重卦。先天八卦所记述的是宇宙的基本模式,后天八卦所记述的是天地的基本模式,卦卦相叠又构成了宇宙的诸点,并且都自成一个小宇宙。大宇宙中包含着小宇宙,小宇宙又和合于大宇宙。正所谓象中有象,象象相合;卦中生卦,卦卦相依。《周易》之卦记录着客观世界运行的轨迹,用它有可能推出其过去和未来。
——《周易》之辞,是用于解释《周易》之卦的。宇宙万象,变化多端。言辞丰广,难以致极。仁智相见,终有不合。无拘于义,以象效之。由卦悟得,方为正意。《周易》之辞描述的是宇宙之象,难免不尽其意,所以,悟性在此尤为重要。
——《周易》之数,用于计算卦象运行。其数天成,人人有之。变通之妙,感应天地。穷尽生化,不离术数。启生示死,河图洛书。《周易》之数是天成而就,非人所为,故天数难违,人力难为。《周易》乃真人所创,圣人成之,故有“易传圣人经”之说,常人难懂、难学、难成、难精。圣人成就了《周易》,《周易》成就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明文化,《周易》是中华文明内核之魂。
2周易的文明
从天道文化的角度看,《周易》是灵性文明由整体到局部、实现理性化和系统化的结果。
——“先天八卦”的提出,说明古人通过灵性“看到”了“先天”能量状态的存在;
——“五行”的提出,不是表示五种基本元素物质的含义,而是表示能量的五种状态以及相生相克的关系,说明古人通过灵性“看到”了“先天”能量的五种状态,以及相生相克的运化状态;
——“河图洛书”的提出,说明古人通过灵性不仅“看到”了能量的五种状态,以及相生相克的运化,还“看到”了“五行”运化包含着数字的变化;
——“阴阳”的提出,说明古人通过灵性“看到”了“先天”能量变化的基本层面是阴阳的变化;
——“后天八卦”的提出,说明古人通过灵性“看到”了“先天”与“后天”能量状态的区别;
——无极、太极、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八卦、天干、地支等概念的提出,说明“先天”、“后天”的能量状态呈现着多层次的结构体系,人们笼统地用大宇宙、小宇宙表示。
综上所述,《周易》构成了天道的核心体系,它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多层次的“气”构成的结构体系;另一方面,由一系列概念、理论和知识构成的理论体系。实际上两者是一体的,每一个概念都对应着特定的“气”的运行结构。只有深入到天道内核的人才能够认识到这些内容,而绝大多数人仅认识一些《周易》的概念和知识而已。
3。《黄帝内经》——天道的实践积累
《黄帝内经》是以天道认知体系为基础,结合人类数万年认识生命的经验积累,在天人合一的状态中认识人体精、气、神的集大成著作。如果说《周易》是天道的理论模式,《黄帝内经》就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