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给事中密访杀降事 大宅揆情动老天官
sp; “辽东大捷怎么了?”

  “这里头可能有诈。”

  张居正就把那一次回乡途中去新郑县高家庄,高拱就辽东大捷提出疑问的事说了一遍。王国光听了嗤地一笑,言道:

  “高拱的怀疑不无道理,但终无实据。”

  “实据已经有了。”

  “啊?”

  张居正迎着王国光惊讶的目光,又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却说那次在高家庄与高拱谈话之后,张居正感到事情重大,决定立即派人前往辽东秘密调查。但究竟派谁去担此重任呢,经过反复斟酌,他想到了兵科给事中光懋。此人在隆庆朝就是言官,由于行使弹劾纠察之权不避权贵,曾深得高拱赏识。张居正出掌内阁之后,曾将六科言官撤换了一大批,只留下了几个人,光懋便是其中之一。此人特立独行,从不参与官场的党派纷争,但碰到不法之事,却能恪尽职守慷慨谏言。这便是张居正将他留任的理由。张居正在新郑县城连夜给光懋写了一封密信,要他即刻前往辽东。光懋接信后,便以调查辽东屯田的名义出了山海关,在辽东待了一个多月,从李成梁、张学颜这样的藩臬镇守到偏裨校佐,甚至行商土著口外流民,他都旁敲侧击拨草寻蛇做了详尽调查。兹后得出的结论与高拱的怀疑完全一致:团山堡一役,根本不是虏寇来犯。其真相是:鞑靼一支小的部落,因与大首领俺答的儿子黄台吉发生冲突,这支小部落的首领惧怕嗜血成性的黄台吉前来剿灭,便带着全部落老老少少一千余人冒雪冲寒前来团山堡乞降,以寻求明军的保护。守堡的将领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松。他见那么多人赶骡子骑马的冲关而来,误以为是虏酋率众来犯,便趁敌骑未稳,大开关门掩杀过去。前来乞降的人群猝不及防,纷纷四下里逃窜。双方刚一接阵,李如松就感到不对劲,但手下兵士立功心切,一个个如猛虎扑羊见人便杀,制止已是来不及了,不到半个时辰,可怜八百余名男女老少就这样死于非命。事情既到这个地步,与其因滥杀无辜受到惩处,倒不如将错就错向朝廷报功。由于李如松的胆大妄为,北京城里便有了那个令龙颜大悦百官欢忻的辽东大捷。

  听完这段故事,王国光这才感到问题严重,便担心地问:“光懋的本子,是否已递给圣上?”

  “还没有,”张居正回答,“昨日,光懋将本子的副本送到我的手中,何时呈奏皇上,他等我的指示。”

  “你打算怎么办?”

  “我今天来,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这事情很难办,”王国光蹙着眉头言道,“这一次辽东大捷发生在皇上大婚之前,无论是皇上,还是两宫太后,都把这次大捷视为难得的吉兆。不但开坛祭告祖庙,而且还大量赏赐群臣。如果现在要从头追究,第一个面子上过不去的,不是别人,而是新婚燕尔的皇上。”

  “这个我也知道,”张居正微微颔首,沉吟着说,“皇上只是面子上过不去,真正反对的,恐怕还是那些得了赏赐的大臣。”

  张居正一语中的,王国光浑身一震,朝房里陷入难堪的沉默。今年正月间,皇上就辽东大捷赏赐群臣,除从太仓划拨十万两纹银给辽东总督行辕用于参战将士的论功行赏外,还给辽东总兵李成梁和戎政总督张学颜各进秩两级,直接指挥战役的李如松由正五品的偏将晋升为正四品的卫指挥佥事。辽东方面,加官晋级的文武官员有三十多人。京城里,内阁、吏、兵、户、工等与军事有关的衙门,当事官员也有数十人获得赏赐。如内阁,三位辅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