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两个目标
�下来的诱导就更有针对性了,比如他会提如下的几个问题,答案都只能是“yes”。

  “健康说起来容易,但是你到医院就知道,病来了才治,是不是已经晚了?所以,要健康就得预防,对不对?”

  “从哪里预防呢?中华医学最重要的经验是经脉不通百病生,只要经脉通畅,百病不生,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个按摩垫,是最贴心最实用最没有副作用的,在经脉通畅的道路上,花的力气最小,得到效果最大,对不对?”

  “3000元相对于到医院治病是贵还是便宜呢?相当便宜,对不对?如果花3000元,报答父母三十年的恩情,防止再掏三万甚至三十万的医疗费,买来自己的安心,对父母的孝心,这是不是最划得来的事情?”

  这几个“yes”下来,你就心动了。如果他再说,你今后不光父母受益,拉了下线,让别人也尽孝心,不仅是爱的传播,而且还能让你发大财,你有什么理由拒绝他这个推销呢?

  这就是话术,普通人没有几个能够反思的。

  后来,两位老板的用意,也就明显了。他们提出的要求与待遇,冬子已经失去了拒绝的理由。他们的要求是,给冬子涨工资到每6000元钱,晚上在这里睡觉,也是看店子的意思。平时早餐他夫妇在外面吃后,给冬子带回来,但中午和晚上,要冬子做菜。

  他们本来说再加3000元作为伙食费,冬子全权负责买菜及食品的费用,冬子倒是拒绝了,因为这个账不好算清。冬子相信,亲兄弟也要明算账,当年父亲再困难,也不向亲友借钱,因为如果亲友不让他还的话,他就欠了别人人情。

  还是按今天的模式,冬子要买什么,就找老板娘拿钱,回来后,把价格写好,算是报账。或者,老板们想吃什么,让老板娘自己去买。这两种形式,两下安心,彼此不欠。

  晚饭吃完后,老板娘倒是主动洗碗,没让冬子插手。毕竟,过一会,老板进货后,拉货的汽车就要来了,得点货接收,冬子要帮忙。此时,冬子陪罗哥喝茶,谈些不着边际的事情。

  罗哥先给了冬子一千元钱,说是预支的工资,免得身上一点钱没有,出门不方便。冬子倒没推辞,毕竟自己身上也只有几百块钱了。衣是人的脸,钱是人的胆,这话从古至今,没错过。

  坐在前台喝茶时,夕阳还有斜晖,树影拉得很长,整个街道显得很有层次了。四五月的武汉,是最美丽的时节。虽然近几年武汉的大拆大建,让武汉的空气中充满了黄土与灰沙;尽管青山的武钢外,是武汉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方,毕竟钢铁厂的空气,冬子是熟悉的。但是,那沿街的香樟树,已经开始开起黄白的如蚂蚁般小的花朵。尽管这些树叶和花朵上落了一些灰尘,但人家毕竟叫香樟啊。

  偶尔的微风递来一股香味,突然中有一种自然。这种顽强而自然的味道,仿佛是在蔑视人类的折腾,仿佛是在吟诵自然的赞歌。

  冬子想起了,在某个年月,他与于燕在东山公园,也是那些香樟树林下,那香气不是飘来的,是包裹着一切的。在这种香气之中,某种心情就有些蠢动,两人的目光对过,笑容给过,但话总没说出口。冬子的身体蹦跳着,顺手折了一根开花的枝桠,递给了燕子。

  “太近了,反而闻不出它的香来。”于燕说到:“其实话也不大,像小米粒嘛。”

  冬子反正觉得,燕子说的所有话,都有道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