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第二次宏观布置
/>   总是跑在外面和各地村庄接头联络的徐盛面露疑难之色:“今年中原灾祸连绵,而朝廷盘剥更甚,四处都是卖子卖女,夫妻相啖的惨闻。各地都是盗贼啊,主公!我恐怕世族大姓都开始加固壁垒,广积粮草,慷慨如往者会越来越少啊。”

  王易叹道:“战祸绵连之际,也是没办法。这样吧,我向官府上峰投几份文书,让他们开仓拨出一些粮来,反正都是养活贫民,用在我这里也不算不公道。”

  话虽这么说,但令人难免有些以权谋私的遐想。刘馥就断然否决道:“主公处理此事还须慎重,往后也再不可轻易挪用公权。如今主公一灭黄龙罗、周勃,二又结下陆氏一仇,况且之前还有中原的驰骋之威,屠张多的迅疾之厉。江东豪杰虽不敢小觑主公,但也将主公视作眼中钉,肉中刺。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当下时局渐稳,主公还是韬光养晦,不要轻易落了别人把柄。”

  王易思及当日陆骏和陆玄那阴冷的凝视,心中隐隐沉重起来。他赞同地点点头:“此言得之,是我思虑不周了。”

  徐盛又道:“主公今日突然将那些年轻人召集,是要训练他们?”

  得到肯定回答后,徐盛又问:“不知主公要用于何途?”

  众人都洗耳恭听。他们刚才赶至高台上后,王易并没有立即告诉他的用意。

  王易笑道:“这些人正是我要赖以扳倒吴郡豪族的。”接着他就将自己的规划告予众人。

  这计划思虑缜密,层层迭进。但究其目的来看,也确实有些狠毒了。

  众人在赞叹王易思虑之远的同时又惊出冷汗。

  徐盛就王易的计划提出了一个妙计:“如今禾兴手工制品日益繁盛,何不将它们文饰一下,变些花样,然后将它们卖出去?以前我们没有闲暇的人选,既然这次主公要用这么多人来刺探情报,不妨就让这些年轻人扮作商贾,这样既可以很好地伪装,又可以探听情报,另外还能得一笔钱财,岂不是一举三得?”

  “文向似乎也喜读《管子》啊?”王易未置评价,突然这样笑道。

  徐盛局促道:“呃……时有闲暇,偶或读之。”

  王易案上常置《管子》一书。受王易的影响,王易的那些心腹们都将此书奉若珍宝,互相借阅、抄阅。

  《管子》虽是秦汉时儒生假管仲之名而编纂的,但当中有些经济思想也确实出人意表。在它的《侈靡》这篇文献中,它居然说鸡蛋雕一雕花再著,木柴刻一刻纹路再卖,这样就可以增加就业。这种观念与古代主流的节俭的小农的经济观念出入太大,以至很多人都以为这段话不知所云。直到晚近代才有人揭开了长久罩在人们心中的谜团,指出这是在表达一种消费可以刺激就业的经济论。

  王易颇为欣慰,他更注重的不是徐盛提出了这样一条妙计,而是他能够做到大多数人所做不到的,能一定程度理解这种较为先进的经济思想,并且加以应用。

  “文向妙计!”王易见徐盛局促,就交口称赞了。其他人对这个提议都十分赞同。于是王易让徐盛着手处理此事,并叫他担任这批披商贾之皮的情报队伍的长官。

  王易继续接着原来的话题:“再过几天,派最先的工匠队出去丈量土地,我打算均分土地。按人头算,每人分配四十亩地。然后再叫其他工匠努力打制农具,我们的铁矿积累得也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