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第二次宏观布置
了。”

  “哎,什么时候能打些顺手的兵器呢?”闷坐于一隅的管亥瓮声瓮气突然说。

  堂中哄然一笑,便连空气也变得快活了。王易笑道:“日后兵器铠甲都要统一,因此我在考虑形制。等我们壮丁达到三千人,铸炼兵器的事也能水到渠成了。”他也知道这粗汉这些月来随身带着把薄皮的直刀,而又没有什么沉硬的长槊任他堪堪一握,对于一个习武之人而言,确实闷得慌。

  其实王易这一句话说出来,叛逆之心溢于言表。所谓“统一形制铸造兵器”,放到哪好像都是要和中央政府作对的样子。不过大家早早清楚王易的志向,他们也是愿意干大事的,因此无人搭理旁支末节,拘泥礼教。

  接下来就是王易高屋建瓴地提出自己的建设预想——这种制度层面上的建设更能体现出王易的智慧。而且在这种轻松愉快的谈论氛围之中,人们又感觉自己与王易更加紧密相连。

  渐渐入夜了。明月高悬,撒下皎洁光泽。

  手捧书卷的李严酒足饭饱,醺醺然走处专门为他们这群王易的贵宾建筑的食舍。李严转头一望,见自己孑然的影子被拉曳得老长,不禁有些悲戚,只觉如此孤独度日却又不能返乡真是倍加煎熬。

  举头而望,却见远山的轮廓似是被什么物块的阴影打散,李严不免万分好奇。他睁大双目,最终焦点定格在那高台之上。

  李严心中一惊,不由提快了脚步,沿着石阶漫步而上。渐渐地,宽整的平面上展示着令人震撼的画面。

  数百个年轻人依旧如同木桩子般站着。所有人都汗流浃背。每一滴在脖颈、在耳廓下、在面颊上时而疾行,时而蜗步的汗珠都分外醒目。

  只是那些新附属进来的年轻人显然不如童子有耐性,他们多是摇摇欲坠,面部涨红,似乎每一秒都是一场苦旅……

  恰好,大木屋的会议圆满结束,各项工作也得到了指派。春风满面的王易见李严呆立于此,不禁一笑,随即快步走来,拾级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