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立储密诏
��秦家利益着想,我就会再请来族长,重新写一份新的遗嘱,更换掉匣子里的那一份!”秦刚继续补充说道。
遗嘱在遗产分配中占据最高决定权的规定并非是现代《遗产法》的首创,早在唐代《丧葬令》中就明确规定“若亡人在日,有遗嘱处分,证验分明者,不用常规分配法”。表明遗嘱继承的效力明显优先于法定继承。
而《宋刑统》基本沿用了唐代令条,甚至还有《遗嘱法》,规定“所以财产无多少之限,皆听其与也”,明确了遗嘱对于遗产继承方式的全面保障力。
皇帝贵为天下之尊,但同时也算是万民表率,所以皇帝家的事情,理应也要依照《宋刑统》而行。那么赵煦以此为准,来确定自己的皇位继承人,也是有着最强大的法理支撑的。
更何况,秦刚最后按照现代《继承法》中关于“多份遗嘱中以时间后立为准”的介绍,也是打消了赵煦对于这种方法的最后担忧。
赵煦果然对此颇为心动,但是他却提到:“以遗诏确立皇位继任者,本朝也确有过先例,当年真宗皇帝还有英宗皇帝都是这般,但是他们也都是到了确实感到不久于世之前才如此啊!”
“你以为你还能活多久吗?”秦刚在心底腹诽道,但他却不敢真这么说,于是还是耐心地引导到他早就准备好的点上:
“陛下就没有注意到,这两位皇帝的遗诏恰恰就是因为立得十分地仓促,真宗皇帝立遗诏时,已经不能亲自书写,只能向宰执们口述,正因为如此,诸位大臣最终还曾就‘皇太后权听断军国大事’中的‘权’是否要去掉,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执!而英宗皇帝虽然能够自己手书遗诏,但却因为身体疲弱不堪,只能写下‘立大王为皇太子’这堪堪的七个字,可光这七个字却无法极其明确,恐被奸人钻了空子,幸好当时的韩琦相公发现并坚持要求英宗皇帝加以注明,好不容易补上了‘颍王顼’之后才罢手。其实遗诏一事,关乎军国重事,早晚确立并无分别,如果凡事都能做在前头,既可从容思量,又可随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何必一定要拖至仓促得不得已之时呢?”
是啊!经秦刚这一细细分析,赵煦立刻便觉得说得极有道理。
“善!秦卿果是朕之知己,亦是国之栋梁也!”赵煦内心几乎已经下定了决心,但却还在言语上请教秦刚,“依秦卿之见,朕若确立茂儿……”
“臣不敢妄议国事!”秦刚赶紧打断赵煦,并道,“假若陛下就是那秦老实,却想将家主之位传于幼子,当然是以遗嘱的方式最妥,未曾公布,便不担心幼子受扰!也不担心长子早生异心也!”
“然!确实如此!”赵煦立刻明白其意并连连点头,终于真正地下了决心,拉动了床头的绳头,老宦官梁从政轻轻地走了进来。
“殿中人尽数清退,备纸笔,待用玺!”
偌大的福宁殿只留下了他们三人,赵煦养足了气力,便在床头的桌案之上,运笔写下了一则密诏。写完之后,却直接叫梁从政当场宣读给秦刚:
“朕受天命,嗣守丕基。然体疾疢,恐有大渐。子越王茂,因在冲年,未立太子。若遭大事,当柩前登极,登皇帝位!秦刚徐之,勋重心忠,又为茂师。当持本诏,保翊冲主,佐理政务。”
梁从政念罢,秦刚却是大惊:
此诏极为简洁,前半部是明确赵煦身后继位者当为越王赵茂,这本就是秦刚今天想要劝谏的目的,但后半�
遗嘱在遗产分配中占据最高决定权的规定并非是现代《遗产法》的首创,早在唐代《丧葬令》中就明确规定“若亡人在日,有遗嘱处分,证验分明者,不用常规分配法”。表明遗嘱继承的效力明显优先于法定继承。
而《宋刑统》基本沿用了唐代令条,甚至还有《遗嘱法》,规定“所以财产无多少之限,皆听其与也”,明确了遗嘱对于遗产继承方式的全面保障力。
皇帝贵为天下之尊,但同时也算是万民表率,所以皇帝家的事情,理应也要依照《宋刑统》而行。那么赵煦以此为准,来确定自己的皇位继承人,也是有着最强大的法理支撑的。
更何况,秦刚最后按照现代《继承法》中关于“多份遗嘱中以时间后立为准”的介绍,也是打消了赵煦对于这种方法的最后担忧。
赵煦果然对此颇为心动,但是他却提到:“以遗诏确立皇位继任者,本朝也确有过先例,当年真宗皇帝还有英宗皇帝都是这般,但是他们也都是到了确实感到不久于世之前才如此啊!”
“你以为你还能活多久吗?”秦刚在心底腹诽道,但他却不敢真这么说,于是还是耐心地引导到他早就准备好的点上:
“陛下就没有注意到,这两位皇帝的遗诏恰恰就是因为立得十分地仓促,真宗皇帝立遗诏时,已经不能亲自书写,只能向宰执们口述,正因为如此,诸位大臣最终还曾就‘皇太后权听断军国大事’中的‘权’是否要去掉,引发了一场不小的争执!而英宗皇帝虽然能够自己手书遗诏,但却因为身体疲弱不堪,只能写下‘立大王为皇太子’这堪堪的七个字,可光这七个字却无法极其明确,恐被奸人钻了空子,幸好当时的韩琦相公发现并坚持要求英宗皇帝加以注明,好不容易补上了‘颍王顼’之后才罢手。其实遗诏一事,关乎军国重事,早晚确立并无分别,如果凡事都能做在前头,既可从容思量,又可随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何必一定要拖至仓促得不得已之时呢?”
是啊!经秦刚这一细细分析,赵煦立刻便觉得说得极有道理。
“善!秦卿果是朕之知己,亦是国之栋梁也!”赵煦内心几乎已经下定了决心,但却还在言语上请教秦刚,“依秦卿之见,朕若确立茂儿……”
“臣不敢妄议国事!”秦刚赶紧打断赵煦,并道,“假若陛下就是那秦老实,却想将家主之位传于幼子,当然是以遗嘱的方式最妥,未曾公布,便不担心幼子受扰!也不担心长子早生异心也!”
“然!确实如此!”赵煦立刻明白其意并连连点头,终于真正地下了决心,拉动了床头的绳头,老宦官梁从政轻轻地走了进来。
“殿中人尽数清退,备纸笔,待用玺!”
偌大的福宁殿只留下了他们三人,赵煦养足了气力,便在床头的桌案之上,运笔写下了一则密诏。写完之后,却直接叫梁从政当场宣读给秦刚:
“朕受天命,嗣守丕基。然体疾疢,恐有大渐。子越王茂,因在冲年,未立太子。若遭大事,当柩前登极,登皇帝位!秦刚徐之,勋重心忠,又为茂师。当持本诏,保翊冲主,佐理政务。”
梁从政念罢,秦刚却是大惊:
此诏极为简洁,前半部是明确赵煦身后继位者当为越王赵茂,这本就是秦刚今天想要劝谏的目的,但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