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立储密诏
�,赵煦便就主动与秦刚谈及了自己的病情,甚至还提到了苏轼上书提出的册立太子之事,吐露出了自己极度讨厌别人催促自己安排这些事情的态度。

  “难道,他们就如此笃定,朕无法守护并看到我家茂儿长大吗?”

  看着赵煦看往自己的热切眼光时,秦刚感受到深深的挑战压力:

  赵煦几乎不肯接受自己健康恶化以及寿命不长的心理态度,在这句问话中显露无疑。如果秦刚坚持从事实出发,肯定这一结果,无人可以预料赵煦接下来的反应,但是双方信任关系由此转弱的结果却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如果要秦刚违背事实骗说皇帝身体无恙,定然会在此时获得赵煦的最大信任与欢心,但是却对大局无益,更是对朝政稳定有害——自知无性命之忧的皇帝自然不会急于册立太子啊!

  对此,秦刚在入京的路上,就已经想到了一个更加稳妥并容易被皇帝接受的方法。

  “陛下既然是找臣来说说闲话,臣正好有一点家事可以拿来聊聊。”秦刚的回答虽然不是正面回答,但显然还是引起了赵煦的注意。

  “臣所在的秦家庄,有一户人家家主叫秦老实,生有三个儿子,兄弟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秦老实的照顾都非常恭敬。因为他不像其它人家,早早就指定了哪个儿子做继任的家主。所以这种情况之下,三个儿子觉得自己都有机会,侍候父亲也就都特别地用心,都试图表现得出比其他人更出色,从而使得他家里显得比别的人家更加齐心、更加努力。”

  “这个秦老实,倒也是有几分心思!”赵煦笑着点评道,心里却清楚,秦刚这是在暗示自己,因为他现在的处境就仿佛是这位秦老实。

  “但是族里也有人提醒秦老实,都说人有旦夕祸福,世事难料。虽然秦老实家现在的情况非常不错,但是万一秦老实撒手去世,家主之位没有指定好,这三个儿子之间,必然要起争抢斗争的乱象,那可就是要出大问题啦!可是,秦老实却对族人一笑,说:无妨也,老汉我自有妙计安排!”

  “哦?这老实汉有何妙计?”赵煦十分理解那秦老实的想法,同时也有其族人相同的担心,所以十分关心他的做法。

  “秦老实其实在一年多前,就把三个儿子叫来,再请了族长与族老作证,对于自己死后指定的家主以及财产分割方案先行写好,但是并没有给任何人看过内容。而是直接放入了一只铁匣子里,上面有四把锁,三个儿子与族长各拿一把钥匙。铁匣子交祠堂保管,约好在自己去世后,大家一齐打开这匣子,按上面写的内容来行事即可!”

  “嗯,这个秦老实不是老实,而且是老于世故。”赵煦听完后,赞许的同时,也陷入了自己的思考之中。

  秦刚所讲的这个故事自然是编的,不过原型却是出自于后世的清朝皇帝雍正,他在自己经历过“九子夺嫡”的惨烈过程中,创立了“生前秘密立储”的制度来安排皇位传承,确实保障了他之后的多任皇位的稳定传递。

  这一制度中最核心的好处,就是不会因为继位人的提前确定,影响到在位者的权威——毕竟在他去世之前,一切都是保密的。

  对于这一点,秦刚不会明着说出来。但是,赵煦细细思量了一会,立即就体会到了。

  “秦老实在此之后,还对三个儿子讲:你们也别以为我现在指定的那个人就一定是未来的家主,如果他不是一如既往地对大家好,不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