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岳父的麻烦
御史中丞这个位置,不仅仅是御史们的主官,更加是一块随时可以进军执政的最佳跳板。赵挺之的性格还算是小心,并且也因为这份小心,在前次海事院设立前对于秦刚的弹劾风波中侥幸躲过,之后面对苏轼的回朝拜相,他更是小心翼翼,充分发挥了他在新旧党之间游刃有余的风格优势。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遇上了像苏轼这样心胸开阔,眼中始终是对事不对人的君子。
所以,赵挺之的御史中丞一直做得还算稳当。
但是,赵挺之的内心却一直有着一股怨气,尤其是关于他小儿子赵明诚的婚事。其实原本他并不太赞成这场婚事,只是自已儿子一往情深,而且在一开始时,李格非也对此事表示赞同,甚至为了促成此事,还不惜努力向自己讨好。
于是就在他这边终于松了口、同时向李家去提亲之后,却不想半路上杀出一个秦刚,然后还弄出了个“三试择婿”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的儿子赵明诚则成为了一个映衬他人才华的一个笑话角色,自然也累及他赵挺之成为了一个笑话父亲!
赵挺之不会认为是自己儿子的不行,以其敏感气狭的性格,甚至会认为这就是李格非的一场阴谋——或许是这个朝三暮四的小人,事先得到了苏轼有可能起复的信息,这时又想着要回头给师门示好,上赶着想把女儿许配给蜀党的门生秦刚,否则怎么会有那样让人意外的比试结果呢?只要是他李格非事先漏题,一切也就说得通了!
只是,如今的苏轼已经是朝廷的右相、秦刚又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而那个他视为死对头的黄庭坚,此时却躲在了淮南做官让他鞭长莫及。所以,眼下唯一能够让他泄愤报复的,应该也就只有李格非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李格非出任京东路提狱官后,赵挺之便一直努力关注着这一带的动向,寻找可以出手的机会。
建中靖国二年的二月与五月,京师及京东西路数个州县连续遭遇了两次大雨雹,导致这一年的庄稼几乎无收,八月之后的饥荒便就如期而至。
朝廷虽然有赈灾手段,但却最多能够盯得住京师一带的情况,一旦到了京东西路,其效果可想而知。活不下去的百姓,除了卧以待毙的人之外,便有胆大不要命的,拉起十几号人,便行劫掠盗取之事。
以往这类强贼时有发生,人数多在几十人、甚至只有几人,他们多半都是生活所迫,铤而走险恶。事发之后,若是官府懒得查处,便避入家中,装回良民继续生活;若是行事中不慎露了马脚,索性便聚入山林,明着做个山寇。而也由于规模不大,也无甚野心。官府中人大多都会装作看不到,大家相安无事。
只是一旦遇上荒灾,强人贼寇的数量多了,各家之间的地盘不够分,时不时就会有强大一点的贼人会频繁骚扰州县城镇,那么越来越多的这些案件也就积累到了提刑司这里。
然后,上任不到一年的李格非在这种情况下就免不了要被御史弹劾了。
在御史弹劾的推动下,朝廷给京东提举刑狱使李格非下了一份措辞极为严厉的斥责诏书:
“京东诸地,盗贼频生,其残害良民,犹稂莠之害禾稼。国家严盗贼之法,重告捕之赏,正为是也。着京东提刑司,速纠纵驰不察之过,尽遣兵力,督捕贼酋。若三月不获,即许不以资序见任及待阙得替官对移。”
也就是说,眼下�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遇上了像苏轼这样心胸开阔,眼中始终是对事不对人的君子。
所以,赵挺之的御史中丞一直做得还算稳当。
但是,赵挺之的内心却一直有着一股怨气,尤其是关于他小儿子赵明诚的婚事。其实原本他并不太赞成这场婚事,只是自已儿子一往情深,而且在一开始时,李格非也对此事表示赞同,甚至为了促成此事,还不惜努力向自己讨好。
于是就在他这边终于松了口、同时向李家去提亲之后,却不想半路上杀出一个秦刚,然后还弄出了个“三试择婿”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他的儿子赵明诚则成为了一个映衬他人才华的一个笑话角色,自然也累及他赵挺之成为了一个笑话父亲!
赵挺之不会认为是自己儿子的不行,以其敏感气狭的性格,甚至会认为这就是李格非的一场阴谋——或许是这个朝三暮四的小人,事先得到了苏轼有可能起复的信息,这时又想着要回头给师门示好,上赶着想把女儿许配给蜀党的门生秦刚,否则怎么会有那样让人意外的比试结果呢?只要是他李格非事先漏题,一切也就说得通了!
只是,如今的苏轼已经是朝廷的右相、秦刚又是皇帝眼前的红人,而那个他视为死对头的黄庭坚,此时却躲在了淮南做官让他鞭长莫及。所以,眼下唯一能够让他泄愤报复的,应该也就只有李格非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自李格非出任京东路提狱官后,赵挺之便一直努力关注着这一带的动向,寻找可以出手的机会。
建中靖国二年的二月与五月,京师及京东西路数个州县连续遭遇了两次大雨雹,导致这一年的庄稼几乎无收,八月之后的饥荒便就如期而至。
朝廷虽然有赈灾手段,但却最多能够盯得住京师一带的情况,一旦到了京东西路,其效果可想而知。活不下去的百姓,除了卧以待毙的人之外,便有胆大不要命的,拉起十几号人,便行劫掠盗取之事。
以往这类强贼时有发生,人数多在几十人、甚至只有几人,他们多半都是生活所迫,铤而走险恶。事发之后,若是官府懒得查处,便避入家中,装回良民继续生活;若是行事中不慎露了马脚,索性便聚入山林,明着做个山寇。而也由于规模不大,也无甚野心。官府中人大多都会装作看不到,大家相安无事。
只是一旦遇上荒灾,强人贼寇的数量多了,各家之间的地盘不够分,时不时就会有强大一点的贼人会频繁骚扰州县城镇,那么越来越多的这些案件也就积累到了提刑司这里。
然后,上任不到一年的李格非在这种情况下就免不了要被御史弹劾了。
在御史弹劾的推动下,朝廷给京东提举刑狱使李格非下了一份措辞极为严厉的斥责诏书:
“京东诸地,盗贼频生,其残害良民,犹稂莠之害禾稼。国家严盗贼之法,重告捕之赏,正为是也。着京东提刑司,速纠纵驰不察之过,尽遣兵力,督捕贼酋。若三月不获,即许不以资序见任及待阙得替官对移。”
也就是说,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