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四章 尹霍
��从董氏新的门面的指挥,共同抵抗泰山军。

  所以无论是恩义还是现实,都需要牛辅、李傕二人来一趟长安。

  那两份诏书发出去后是什么结果呢?

  牛辅来了,李傕不来,给了一个理由说是自己的痔疮犯了。

  别笑,常常骑马的都知道,一个威武的骑士总是免不了痔疮之苦的。

  当然,李傕不来肯定不是这个原因了,真实的原由其实还是他对未来的判断。

  李傕在凉州诸将中是为数不多具备政治头脑的军将,他在长安有自己的驿馆,每日都会有大量的书信送入成都。

  虽然这个时间有数日的延迟,但并不妨碍李傕勾勒出一个大概的政治局势,现在这个关头入长安,弊大于利。

  而李傕不入长安是弊大于利,那牛辅此人入长安,那就是利大于弊了。

  牛辅和李傕是不同的,他们不仅身份不同,而且控领的大州也不同,所以同样的问题就有了不同的选择。

  实际上,当董卓不豫的消息传入汉阳冀县的时候,牛辅就已经坐不住了,那时候就想回长安。

  为什么牛辅要这么即刻回长安?因为只有在董卓的身边,他才有可能分到最丰厚的政治遗产。

  尤其是当董卓处罚董旻,关了这个董家门面禁闭,这牛辅就更加急躁了。

  没了董旻这个对手,董氏亲党中谁还会是他牛辅的对手?真的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但作为封疆大吏,牛辅却不能擅自离开,不然真就是造反了。

  所以,长安的诏书一来,牛辅早就准备好了,留大将王方守汉阳,然后自带着千人左右的精锐骑兵,取渭水北道,直入长安。

  其实牛辅这么果断入京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凉州不比益州,是真的穷得一塌糊涂。

  打个比方吧,益州可以把门一关自己过日子,而牛辅要是敢这么做,手下人都养不活。

  没有长安的凉州,根本不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

  当然,凉州地土广阔,要是肯苦耕一番的话,还是能有一番局面的。但奈何经历百年战乱,想要让社会进入一个和平稳定的生产阶段,真不是牛辅能做到的。

  如此,牛辅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入京去搏一把大的。

  有时候他也羡慕李傕的好运道,要是自己也有好家底,谁还跑去长安去搏命啊。

  无论如何,公武两家默契的出招了,而李傕和牛辅也各自做了自己的选择。

  大乱前的长安就这样刮起风了。

  ……

  风起于青萍之末。

  小皇帝并没有闲着,他还是坚定又自信的布置着棋子,编织一张大网,好将董氏一党一举擒获。

  作为一个少年就在动乱中成长的皇帝,刘协有着不属于他这个年龄的政治智慧和隐忍。

  此时,作为他外援的河东兵已经抵达霸陵,而段煨也已经驻兵骊山,阻挡着入关的泰山军。

  虽然现在的局面比他预想中的要差,但刘协依然认为目前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