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大唐理工天才?
  长安的反应非常快,尤其是杨国忠的动作。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杨国忠在御史台一连弹劾了二十几名官员。

  其中包括了清河的五名县令,三名县尉,还有邢州刺史、洺州刺史,以及邢州、洺州、魏州各六名县令。

  另外,赵州、冀州、博州、相州,也有官员上榜。

  这些都是在禁卫军审崔家的时候,拔出萝卜带出来的泥。

  如果你仔细看看这几个州的位置,就会发现,它们彼此相邻,而且全部是河北大平原的精华之地。

  所谓的精华之地,肯定不是搞工业的地方,而是河道密布、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带。

  这在农业时代,就是肥美的宝地。

  例如魏州,河北道之所,开元天宝年间,人口都在一百万以上。

  例如相州,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是鼎鼎大名的邺城所在之处。

  这些地方的官员,这一次都有上榜,为什么?

  因为近、土地资源好、秩序崩坏,官员之间能短时间内悄悄勾结在一起,通过隐藏手段,快速获取土地。

  更重要的是,战争时代,粮食就是贵,更何况是朝廷埋单,拿到多少田,就等于拿到多少钱。

  众所周知,在古代,官场上混是离不开钱的,有了钱,官运就可以通达。

  官运通达了,就会有更多钱。

  对于河北的百姓来说,现在是崩坏的时期,苦不堪言。

  但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明显就是搞钱、升官的机会啊!

  但谁料到,这一次皇帝居然亲征,而且直接到了河北腹地清河,还恰好查到了田亩这件事。

  查到这件事还不算什么,在大唐,偶尔有几个造假再正常不过了。

  只需要找几个替死鬼出来,上报上去,等事情过去了,再把这几个替死鬼重新提拔出来就行了。

  反正大唐的百姓也不会说什么。

  但这一次似乎不一样啊,皇帝他居然一查到底!

  八月下旬,长安的御史急匆匆赶到清河。

  而且来的还是侍御史,是杨国忠的心腹之一的崔光远。

  崔光远左脚刚迈入清河地界,就对身边的人说:“本官是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无关,还是我们博陵崔氏忠于大唐啊!”

  当然,崔光远急着到清河,是为了还能见圣人一面。

  见圣人一面也不是为了汇报工作,而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清河崔氏以及各州涉事官员无耻行径的愤怒。

  顺便舔几下圣人。

  但奈何崔光远终究还是错过了,他前脚到清河城,李倓后脚就已经离开了清河。

  舔狗计划落空,崔光远恼羞成怒,只好把一腔怒火都撒在等待御史复查的那些个官员身上。

  崔光远:哼!都怪你们!如果你们再多几个贪污的,圣人不就不会那么早离开了吗!害得人家见不到圣人了!你们的错!打死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