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大唐理工天才?
总体来说,对河北道诸州做审查是比较顺利的,基本上没有出现阻碍。

  无论是禁卫军的初审,还是御史台派人来复审,都相对顺利。

  当然,按照规矩,这些官员还要被押送到京师,由大理寺再审,最后刑部复核,提报所有的审核结果。

  转眼已经到了九月初,李倓在某天的清晨,从白马渡口南渡黄河。

  此时,黄河南岸村落的炊烟袅袅升起。

  村头的狗叫声中,家里的男人带着农具,往田野里赶去。

  天已经明显凉了下来,田野间的树林,在朝阳中,仿佛燃烧的火焰一样,随着秋风,飘得满天都是。

  李倓引了一碗热汤,吃完几个饼,打算继续赶路。

  今年冬天,吐蕃人一定不会安定的。

  河北的局势暂时稳定,但陇右的局面却未必啊!

  “圣人。”李泌骑着马急匆匆赶来,“杜子美的奏疏。”

  李倓接过来。

  杜甫啊!

  感觉有点时间没见面了,也不知道他这个淮南道采访使做得如何。

  “嗯,子美说从扬州大学再抽调了五百名学生到河北诸州,人生够吗?”李倓颇有些惊诧。

  李泌道:“人数是够的,几个月前,子美就跟我写信,说现在扬州大学的人数已经到了五千三百二十人。”

  “都这么多人了!”

  李泌不由得也感慨:“子美在教学方面的才能,还真没几个人比得过呀!”

  李倓心里嘀咕着,难怪杜甫给后世留了那么多要背诵的!

  “工科的学生是大多数,还有数学和理学方面的。”李泌道,“圣人请过目。”

  说着,李泌又取出一份文牒。

  李倓打开看后,大吃一惊:“这是城建图纸?”

  “是的,是一个叫白季庚的人作的。”

  “白季庚?”

  李倓心头微微一动,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但又没有什么印象。

  “这个人是关中华州人,原本苦读走科举之路,后来您在扬州设立扬州大学,名声大噪,扬州大学又广招明才,且无门第之见,有些有志之士,便跋山涉水过去。这个白季庚便是其中之一,他在扬州大学读了三年,无论是数学,还是理学,都是第一。”

  李倓仔仔细细,来来回回翻看。

  好家伙,这图纸旁边还备注了大量的几何知识。

  他记得自己当初只是给扬州大学提供了比较基础的几何知识。

  最多也就到线与线的关系描述。

  但白季庚标注的这些,明显已经在自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

  他做到了球面几何和射影几何了。

  这对于建筑学来说,是非常大的一步。

  而且这个人还在最基础的力学上,做了一些阐述,并利用力学和几何学,画出了一栋高大的房子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