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9 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一次不是天幕之前意味不明的取笑,而是郑重其事的认可。

  “真的吗?”

  听完上面的词,大喜又大悲的他还没缓过来劲,声音闷闷的。

  “当然是真的,不过既然天幕说权之才在于知人善用,在下知道要给二公子安排什么功课了。”

  周瑜面带微笑,很是温和,然而孙权却心里发着颤。

  “取长补短才是长久之道。”

  这本是一个小会,私下里都是称表字以示亲近的,但是周瑜叫了孙权二公子,就意味安排课业这件事……

  孙权眼泪彻底不流了,还有点慌。

  “是该多给他讲讲用兵之道,明天就让他到军营里摔打摔打。”

  孙策看了一眼孙权,深以为然,然后伸出自己骨节分明,瘦削修长的手指赏了弟弟一个脑瓜崩。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出生在东晋时期,小名寄奴,先祖是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家里特别穷,经历和“中山靖王之后”的刘备很像。】

  “原来是红懿侯的后代。”

  看着天幕里的族谱表,刘彻若有所思。

  红懿侯刘富是楚元王第四子。楚王刘茂叛乱时,刘富逃亡京师长安,受牵连被削除侯爵,后改封为红侯,谥号为红懿侯。

  其次子刘辟强在汉朝廷任职,秩禄两千石,为宗室之最,也是刘彻现在倚仗的朝廷重臣之一。

  “我大汉以武创业,以文止戈,这刘裕倒是没有丢了汉室气度。”

  刘彻感叹道,能被形容是“气吞万里如虎”,那一定是一等一的将军没跑了。

  “好儿孙,颇有乃公当年之风啊。”

  刘邦也大力吹捧。都是亲戚,都是家人,把刘裕捧得越高也等于抬高了汉朝皇族的身价。

  【刘裕原是彭城人,后迁至京口。为了生活,种过地,捕过鱼,还学人家刘备刘皇叔开了编草鞋的技能点。由此可见,老刘家除了祖传渣男外,也祖传卖草鞋。】

  东汉

  “亮在此先恭喜主公了。”

  诸葛亮双眸沉静如水,干净的声音夹杂着几分些微的笑意,率先对刘备贺喜道。

  “不敢当不敢当。”

  虽然嘴上说着推辞,刘备的脸色却实诚地反应了刘备的真实想法,已然陷入了天降馅饼的快乐之中。

  天幕的意见是大汉朝的重要参考,只要天幕不在后面打脸,任是汉朝皇室也不能轻易否定掉。这皇叔的名号算是得到承认了,汉室宗亲的身份算是定下来了。

  这令刘备如何不喜?

  “大耳贼不过如此。”

  “织鞋贩履之辈耳,什么刘皇叔。”

  当然也有看不惯的,见天幕所言私下里抱怨,尤以吕布为最。

  “这一个两个怎么回事?”

  堂堂皇室子弟怎么能操持此等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