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的道理不需要我这个初中生再解释,大家肯定都懂。”

  说到最后,李晓诗也发觉自己态度不太好,有点迁怒的嫌疑,于是又捧了几句:“生活在咱们这个社会里确实是太舒服了,所以叔叔对生活在古代的人受到的痛苦可能没办法感同身受,这也是很正常的啦!其实我如果不是看的小说和电视剧多,我也不太能理解呢。但是只要看看奴隶制社会是怎么没的,再想想连封建王朝都没了,以史为鉴,就能知道,想要长治久安,还是要多关心老百姓的,咱们老百姓才是天呀!”

  屏幕上的留言区一片寂静。

  李晓诗也不在意,她心态调整过了,对冷场也没什么感想,完全适应良好。

  而且这么一通观点砸下去,她对自己也感觉良好,既提了夏商又说了课本上看到的秦末农民起义,还提了一嘴看隋唐故事知道的隋末乱世,这种“我没有片面看事情”的认知让她有点小小的满足。面对冷场,她心里根本没什么波澜,就安安心心继续读课文了。

  “西周的分封制——为稳固周初的政治形式,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及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4……”

  可沉默之下,是许许多多在观看天幕的人心中的惊涛骇浪。

  ——她说什么?

  夏商。

  禹汤都是一脸沉重:“夏商之后,‘奴隶制’逐渐就不行了,后世是‘封建社会’,和我们完全划分开了。”

  那么处于“奴隶制社会”中的他们,是否会被后人记为未开化的野蛮社会?

  禹这时候奴隶还未盛行,他只严肃地看着启。

  启会意,有些惭愧,但很是认真地表明了态度。

  即便做不到所谓的“人人平等”,但也会尽量不让“奴隶制”这种东西太过于影响部落的。

  汤却是没办法轻松起来。

  奴隶之风自夏起,到了商已经是十分鼎盛了,根本不是一时半会说废就废的,而且说实话,从内心深处来说,他们根本不能想象仙童口中那个“我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不同”的世界。

  一个能够以天神降临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又怎么能跟其他人一样?甚至是跟奴隶一样?

  她这样的,如果放在他们这里,那连君主都要弱她一头的,怎么可能和奴隶一样?

  而如果没有奴隶,就算祭祀可以用猪牛羊代替,那那些苦工谁去干?劳作谁去做?

  他们无法理解,无法想象,即便天幕清清楚楚地告诉他们,“奴隶制是错误的”,他们也根本没有办法去理解。

  更别提去做了。

  连懂都不懂,又该怎么做?

  周。

  “奴隶制”的代表是夏商,“封建制”开始的代表是秦,那么周呢?

  秦是在周之后几代的国家?

  周明明还在用奴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中,那么为什么仙童即便举反面例子,也没有他们?

  难道周在后期,不算是“奴隶制社会”了吗?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