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7. 好时代 有过曙光(《戏说夏史》,后人……
�一派是因理念追随谢玄英的人,他们信奉心学,研读纯真学说,试图沿着王阳明的道路,寻找真正能够救世治国的道路。

  前期,这些人员以江南人为多,双方闹掰后,吸纳了其他籍贯的有志之士。因为崇尚推陈出新,多有改革弊病之语,被称为新纯党,也叫新纯真派。

  不过,必须声明的是,虽然分以派别,彼此之间却并非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

  说到底,程丹若执掌宝玺,谢玄英为内阁首辅,他们夫妻内外联合,已然把持朝政,江南党怎么和他们斗呢?人家只要愿意,大可以不提拔他们,转而与其他人合作。

  双方的矛盾并不激烈,只是合作不再紧密,时有摩擦。

  程丹若真正的敌人,是这个庞大的国家机器。

  夏朝立国一百多年,一代代君王,一届届的官吏,他们在复杂的公务中总结出了默契,哪怕人员迭代,这些“经验”却沉淀了下来,不断往下传递,积累成根深蒂固的弊病。

  夏朝中后期,吏治最大的问题就是贪腐。

  火耗和淋尖踢斛已经成为潜规则,不,几乎已经成了明面上的规则。老百姓早就忘记没有这些剥削的日子,他们默认要多交一笔钱,而官员们也默认这是一份属于他们的收入。

  这无疑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

  试想想,原本读书人寒窗苦读,得中进士,想的是为民请命,匡扶社稷,可现实却告诉他们,你们错了,当官的规矩就是剥削百姓。

  都说久居鲍鱼之肆,不闻其臭,大家都是凡夫俗子,每天要吃喝拉撒,养父母妻儿,工资不能正常生活之际,很难谈两袖清风。

  就算真的有个别人坚持自我,没有同流合污,那么,等待他的是光明前途,还是同僚的排挤?

  大家都拿,你不拿,就你清高?同僚愿意有这样的同事吗?上司愿意有这样无暇的下属吗?下属愿意有这样苛刻的上司吗?

  古代社会是人情社会,也是人治国度,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寸步难行。

  我想,程丹若应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没有选择直接查处贪腐。

  人太多了,查不过来,杀了一批还有一批。

  她的做法不算高洁,却很实际。

  首先,官员贪腐的一大原因,是工资太低,养不起家小。

  她设立养廉银,将原本归属于“潜规则”的火耗归公,再统一分配,按照官职给予津贴。

  这是应有之义,时代在变化,通货在膨胀,公务员的工资一百多年了还是开国时的标准,本来就不合理。提升工资后,以县令为例,每年的合法收入就从几十两银子变成近千两,足以养活妻小,过上较为优渥的生活。

  而且,按照她定的标准,越是等级低的官员,所领的津贴项目越多,充分保障中低层官员的正常收益。

  与此同时,随着当官年限的增长,官员还能领“岁银”,这就相当于按照工龄再给部分补贴。

  这部分津贴计算非常复杂,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找养廉银的表格看一下,可以说在当时,她提出了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工资改革计划。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养廉银本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