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别买哦~不是正文
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3]
历代注本
编辑
一、先秦至六朝
1.李零:郭店竹简校读记
2.马王维汉墓帛书老子(文物出版社刊行本)
3.韩非《解老、喻老》
4.河上公《老子章句》(四部丛刊)本
5.河上公《老子道德经》(四部丛刊)本
6.严遵《道德真经指归》(《道藏》本)
7.王弼《道德真经注》
8.王弼《老子道德经注》(《诸子集成》本)
9.谷神子《老子微旨例略》
10.谷神子《道德指归论注》
11.王羲之《道德经贴》
12.葛玄《老子节解》
13.顾欢《道德真经注疏》
14.无名氏《道德真经次解》(遂州龙兴观刻经碑木)
15.《六朝写本残卷》(敦煌庚本)
有关古籍《庄子》、《吕氏春秋》、《史记》等书。
二、初唐至五代
1.陆德明《老子音义》
2.魏征《老子治要》
3.傅奕《道德经古木篇》
4.颜师古《玄言新记明老部》
5.成玄英《道德经开题序诀议疏》
6.李荣《道德真经注》
7.李约《老子道德真经新注》
8.景龙《道德经碑》
9.开元《御注道德经幢》
10.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
11.唐玄宗《道德真经疏》
12.广明《道德经幢》
13.景福《道德经碑》
14.马总《老子意林》
15.王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
16.陆希声《道德真经传》
17.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疏》
18.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19.乔讽《道德经疏义节》
20.唐人《唐人写本残卷》
三、两宋至元代
1.宋鸾《道德�
函谷关的守关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3]
历代注本
编辑
一、先秦至六朝
1.李零:郭店竹简校读记
2.马王维汉墓帛书老子(文物出版社刊行本)
3.韩非《解老、喻老》
4.河上公《老子章句》(四部丛刊)本
5.河上公《老子道德经》(四部丛刊)本
6.严遵《道德真经指归》(《道藏》本)
7.王弼《道德真经注》
8.王弼《老子道德经注》(《诸子集成》本)
9.谷神子《老子微旨例略》
10.谷神子《道德指归论注》
11.王羲之《道德经贴》
12.葛玄《老子节解》
13.顾欢《道德真经注疏》
14.无名氏《道德真经次解》(遂州龙兴观刻经碑木)
15.《六朝写本残卷》(敦煌庚本)
有关古籍《庄子》、《吕氏春秋》、《史记》等书。
二、初唐至五代
1.陆德明《老子音义》
2.魏征《老子治要》
3.傅奕《道德经古木篇》
4.颜师古《玄言新记明老部》
5.成玄英《道德经开题序诀议疏》
6.李荣《道德真经注》
7.李约《老子道德真经新注》
8.景龙《道德经碑》
9.开元《御注道德经幢》
10.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
11.唐玄宗《道德真经疏》
12.广明《道德经幢》
13.景福《道德经碑》
14.马总《老子意林》
15.王真《道德真经论兵要义述》
16.陆希声《道德真经传》
17.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疏》
18.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纂疏》
19.乔讽《道德经疏义节》
20.唐人《唐人写本残卷》
三、两宋至元代
1.宋鸾《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