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摄政长公主(11)
新年过后第一次早朝,朝堂上出现个本不该出现的人。
韦相进殿门时看见那背影还有些没敢认,直到那不孝子转过头来,朝他作揖才勃然大怒,“胡闹!你不在庄上养病,到这大殿上来作甚?”
他将韦省之送进长公主府,除了几只消息灵通的老狐狸之外,旁人都不知道,只以为这位相府二公子是去了别庄养病,镐城香闺里不知哭湿了多少绣帕。
韦省之没有接他的话,他甚至连句父亲都未叫,只站得笔直的肩有些不堪重负,“草民到此,自是有要事相告。”
他说着就朝进来的太傅拱了拱手,老太傅摸着胡须,拍了下他的肩。
韦相立即就意识到了不对。
但不等他多说,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长公主牵着幼帝的手上了御阶。
按着长公主那眼中只能看得见美人的尿性,竹猗第一眼就停在了韦省之身上,然后她就启唇笑了笑,眼底全是沉郁的怒气,转头却看向了韦相。
“宰相大人不是将人送来又偷走了吗?如今都送到朝堂上来了?”
她这句话一出,举朝哗然。
韦相差点被堵得一口气上不来,他将次子送到长公主府上就是弃之不用了的,根本没关心过他在哪里过得如何,又怎么会将人偷出来。
尤其那些个知道他将人送去的老狐狸,此时满脸皆是鄙夷。
唯有那个老太傅,朝他笑得意味深长。
韦相立即就想到了之前的不对,他正要出列陈情,韦省之已经先他一步,跪倒在地,“草民原不敢再见长公主,只被家父送至裕州,见到了万民同悲的凄凉,才舍了脸皮回来,求陛下和长公主殿下为裕洲百姓做主。”
他说着就从话里掏出了一沓薄薄的布帛,上面浸满了鲜血。
裕州,韦相将这个词念了两次才想起来那是年前镐城外那群饥民的来处,他原只想先用千把个饥民为以后造反生势,只吩咐了手下调了一州的官兵假扮山匪,杀人放火毁粮淹地,硬生生弄出了千百个流落在外的流民。
而他只是在上奏的折子里,看见过裕州突降天火,又水漫良田,遭了天灾。
这事都已翻过年了,甚至那群流民都已被崔家那个户部侍郎安置了,他当时恨得咬牙切齿,却也只能按兵不动,谋划着新年再故技重施。
只是为何事情会被抖了出来?
还是被他“送进长公主府又偷出来”的嫡次子。
韦相脑海中纷扰而过,首要怀疑的就是那位沉迷男色的长公主。
他抬头去看,却只见那位长公主将血书扔到了一边,捏着鼻子嫌上面的气味重,连多看一眼都懒得,倒是他身侧的老太傅,气得眉毛都要倒竖了。
这一瞬间,韦相又觉得自个想多了,就淳于晞那扶不上墙的阿斗的模样,如何撑得起这环环相扣的阴谋,八成是那老太傅整出来的幺蛾子。
裕州之事繁复,在长公主摆明了不想管的情况下,小皇帝按着老太傅的授意,指了几个人负责,定要寻出幕后主使,为裕州百姓伸冤。
同时户部拨了五十万两白银,由兵部尚书钱墨为首,送往裕州。
韦相进殿门时看见那背影还有些没敢认,直到那不孝子转过头来,朝他作揖才勃然大怒,“胡闹!你不在庄上养病,到这大殿上来作甚?”
他将韦省之送进长公主府,除了几只消息灵通的老狐狸之外,旁人都不知道,只以为这位相府二公子是去了别庄养病,镐城香闺里不知哭湿了多少绣帕。
韦省之没有接他的话,他甚至连句父亲都未叫,只站得笔直的肩有些不堪重负,“草民到此,自是有要事相告。”
他说着就朝进来的太傅拱了拱手,老太傅摸着胡须,拍了下他的肩。
韦相立即就意识到了不对。
但不等他多说,太监尖锐的声音响起,长公主牵着幼帝的手上了御阶。
按着长公主那眼中只能看得见美人的尿性,竹猗第一眼就停在了韦省之身上,然后她就启唇笑了笑,眼底全是沉郁的怒气,转头却看向了韦相。
“宰相大人不是将人送来又偷走了吗?如今都送到朝堂上来了?”
她这句话一出,举朝哗然。
韦相差点被堵得一口气上不来,他将次子送到长公主府上就是弃之不用了的,根本没关心过他在哪里过得如何,又怎么会将人偷出来。
尤其那些个知道他将人送去的老狐狸,此时满脸皆是鄙夷。
唯有那个老太傅,朝他笑得意味深长。
韦相立即就想到了之前的不对,他正要出列陈情,韦省之已经先他一步,跪倒在地,“草民原不敢再见长公主,只被家父送至裕州,见到了万民同悲的凄凉,才舍了脸皮回来,求陛下和长公主殿下为裕洲百姓做主。”
他说着就从话里掏出了一沓薄薄的布帛,上面浸满了鲜血。
裕州,韦相将这个词念了两次才想起来那是年前镐城外那群饥民的来处,他原只想先用千把个饥民为以后造反生势,只吩咐了手下调了一州的官兵假扮山匪,杀人放火毁粮淹地,硬生生弄出了千百个流落在外的流民。
而他只是在上奏的折子里,看见过裕州突降天火,又水漫良田,遭了天灾。
这事都已翻过年了,甚至那群流民都已被崔家那个户部侍郎安置了,他当时恨得咬牙切齿,却也只能按兵不动,谋划着新年再故技重施。
只是为何事情会被抖了出来?
还是被他“送进长公主府又偷出来”的嫡次子。
韦相脑海中纷扰而过,首要怀疑的就是那位沉迷男色的长公主。
他抬头去看,却只见那位长公主将血书扔到了一边,捏着鼻子嫌上面的气味重,连多看一眼都懒得,倒是他身侧的老太傅,气得眉毛都要倒竖了。
这一瞬间,韦相又觉得自个想多了,就淳于晞那扶不上墙的阿斗的模样,如何撑得起这环环相扣的阴谋,八成是那老太傅整出来的幺蛾子。
裕州之事繁复,在长公主摆明了不想管的情况下,小皇帝按着老太傅的授意,指了几个人负责,定要寻出幕后主使,为裕州百姓伸冤。
同时户部拨了五十万两白银,由兵部尚书钱墨为首,送往裕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