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悟道心法
br />
  “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同在中层。这种存在状态有阴阳的区别。老子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老子这一章里所描述的道,我们称为“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的两种状态。

  1.人们用感觉器官和种种方法发现了物质的存在,但说不出道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物质和境界。

  2.人们发现了物质存在,但结构不完整,不成形,而名不可定。

  3.人们发现在宇宙中有形而无质的物质和境界。如:思维,思想,温度,日光,地球、月球和日球的自转、公转的轨道和规律。

  4.人们发现有物质在人体内外、在物质内外、在宇宙内外运行着,而看不见、摸不着,有物而无象的物质和境界。

  5.人们努力探究前人没有发现的新物质和新境界。

  “有形有质”

  “有形有质”为下层。这是常人所说的万物世界。老子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老子这一章里所描述的道,我们称为“有形有质”的状态。

  1.在这个世界中,人们用感觉器官和各种方法能把握住的物质和境界。

  2.在这个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和境界。

  3.人们用思维、精神所创立,而又能以物质的手段达到的状态和境界。

  图式不仅给出了宇宙存在的三层次,还说明了三层次四种形式存在的相互关系及运行路线,这就是“无形无质”一分为二,生出“有形无质”和“有质无形”两种状态。“有形无质”和“有质无形”两种状态相互生化于阴阳二气,相配于五行,而生成万物——“有形有质”的世界。

  “有形有质”的万物,再经过气的分化,生化而成“有形无质”和“有质无形”的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再升华为“无形无质”的状态。这样运行转动一周,周而复始。统御这生天、生地、生万物的法律就是“道”。老子说:“道生一(气),一生二(阴阳),二生三(物),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说明,气是万物的能源。可以说在这个世界里最大的能源是“气”。宇宙中无氣万物不生,无炁万物不运,无氮万物不定。

  氣——宇宙中无人类就有这个气,先天之气。

  炁——运行在物质内部之气。

  氮——物质向外放射、排出之气。

  “道”这么奥妙,怎么能用语言来表达呢?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无”“有”又是指“道”的运动方向。“道”由“有形有质”向“无形无质”运动,又由“无形无质”向“有形有质”运动。这样周行复始,有规律不等量、难以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