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大周王朝】
��手人寰。

  李煜作为一个诗人来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不过作为一个皇帝而言。他却是非常得失败,所以经常有人会把他和宋徽宗相提并论。认为他们都是那种不该去当皇帝的人。但实际上,这种比较对于李煜来说并不是十分的公平。

  宋徽宗与李煜不同,他当皇上时,北宋的疆域大致完整,国力也还尚可,并不具备亡国的必要条件。可是宋徽宗在政治上昏庸无能,把国家大权完全交给以蔡京、童贯为首的六贼手里,致使国家纲常败坏,奸人当道,忠臣受贬;在生活上,宋徽宗腐化堕落、追求享受,铸九鼎、建祖庙、修道观、兴宫殿,不断大兴土木,更派人四处搜罗奇花异石、书画宝物,编为“花石纲”,搞得民间怨声载道。

  在作风上,宋徽宗也是一塌糊涂,他为帝期间,后宫美女多达一万多人,每五至七天他必御一处女,即便是这样仍不肯满足,还要经常偷偷溜出宫外**,可谓是荒淫至极;在军事和外交上,

  宋徽宗没有任何建树,却又好大喜功,曾多次发动对西夏、河湟吐蕃及四川夷人之战争,虽然也曾取得过一些小胜,却造成了大量的兵员和财物损失,极大地削弱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后来为收复燕云十六州,竟异想天开地跟金人联兵灭辽,最终直接导致北宋的灭亡。

  在这些方面上,李煜跟宋徽宗没有任何可比性。李煜为人宽厚仁爱,他为帝时,从不骚扰民间,也无荒淫之举,亲信的大臣们对他都很忠心,也能为国家出力,像他这样的皇帝,如果放在太平年间,即便做不出轰轰烈烈的事业,也绝对不会使国家灭亡。

  可是自从李煜继位时起,他所面临的外部形势就已经非常恶劣了,北有宋、南有楚(湖南政权)、东有吴越,三面受敌,以南唐的实力,根本就无法与之抗衡,而李煜本身又不具备扭转乾坤的能力,仅从这一点而论,南唐就已无法逃脱亡国的命运,更何况他们还要面对一个像赵匡胤这样的对手。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到赵匡胤的过人之处了。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政权更迭,往往都会伴随着激烈的流血厮杀,每一条统一之路,无不是由白骨堆成,这几乎就成了一条不容更改的科学定律,但唯独到了赵匡胤这里却成为了例外。

  赵匡胤发动的陈桥兵变应该说是一场非常文明的政变,后周皇室得到了保全,满朝文武中除了在政变当天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韩通被杀以外,再没有人受到伤害,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当然,仅凭这一点,还不能证明他有超人一等的手段,真正让人对他肃然起敬的,还要说是他在统一战争中的所作所为。

  我们知道,每当历史从一个大分裂时代重新回到统一,其过程都是异常惨烈的,必然要伴随着惊心动魄的战役,成百上千万人的死亡,国与国之间殊死搏斗,失败者最终玉石俱焚,胜利者也难免九死一生,在这之后还要去面对诸如人口锐减、赤地千里、满目疮痍等一系列问题,与之相比,赵匡胤的统一历程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赵匡胤建国后,因为全盘接收了周世宗柴荣打下的良好基础,所以由他来统一全国应该说是可以预见的,但这绝不代表那些南方的割据政权就会望风而降,赵匡胤想要彻底征服他们也绝不是件轻松的事,同样要去打很多的仗,死掉很多的人。不过让人奇怪的是,赵匡胤在所发动的统一战争中,并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据《宋史》载,北宋代周那一年,全国户口总数为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户。而到他去世的那一年(976年),全国总人口数就已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