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大周王朝】
�他初征淮南之时,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周军在整体的战斗力上,虽然要远远强于唐军。但是在水师这一块上,还跟南唐相差甚远。

  所以在他回京这段期间,就在大梁西郊的汴水之上设立造船厂,制造了数百艘战舰,又命从南唐投降过来的士兵来帮助操练后周的水军。几个月下来后,后周的水军已经形成了规模。

  这次出征,柴荣就将后蜀的降将王环任命为右骁卫大将军,让他带领这支水军自闽河入水,沿颖水开进淮河,这样就使南唐在水军方面的优势也不复存在了。

  三月二日晚,柴荣渡过淮河,抵达寿州城下。出人意料的是,柴荣不解鞍甲,在寿州城下一刻也不肯停留,当天晚上就带着大军赶往紫金山,次日凌晨就已经到了南唐大营之前,随即便命大将赵匡胤率部猛攻南唐的紫金山大营。

  赵匡胤不久前刚升为殿前军都指挥使,心气正是最高的时候,得令后立即带着本部人马冲了上去,连拔两寨,斩俘三千余人,又连带把李景达所修的那条烂尾甬道彻底摧毁,大胜了一场,直到晚上,才得意洋洋地带兵撤回营中。

  三月四日晚上,南唐的大将舒元带着一万多认命向周军投降。第二天一早,柴荣又亲临前敌,披坚执锐,指挥手下各路大军对南唐的紫金山大营发起猛攻,当天就斩杀了唐军多达万人,生擒南唐大将边镐、许文稹、杨守忠等人。

  南唐残部沿淮河向东逃窜,柴荣又派各将领分别带骑兵追赶,追杀了一整天,到晚上战役彻底结束,南唐战死、被俘、投降、淹死者共计达四万余人,被俘有名将校上千名,战船数百艘,丢失的武器、兵甲、粮草更是不可数计,几乎就是全军覆没。

  三月六日一早,刘仁赡在城中得知了援军惨败的消息,呆立良久,随即一头栽到了地上。事情到了这里,寿州的命运已经没有任何的悬念了。

  三月十三日,柴荣派人送信给刘仁赡,并在信中很明确地指出,投降保你富贵,顽抗只有灭亡。

  但这个时候,刘仁赡已经病得不醒人事了,监军使周廷构见到信后,召集部下商量了一下,就以刘仁赡的名义,写了一封请降的奏章呈给柴荣,并派专人送到周军的大营。这样,历时两年之久的寿州攻防战就全部结束了。

  寿州之战,一打就是两年,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打得还是非常得艰苦,虽然最后是后周取得了胜利,但对于他们来说,即便是攻打南唐的东都扬州都没有用去这么长的时间,阵亡这么多的士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跟寿州守将刘仁赡一直顽抗是分不开的。

  然而柴荣对刘仁赡不但没有半点的责怪,反而是赞赏有加。三月二十一日,周廷构等派人用担架将刘仁赡抬出城外,去觐见柴荣。这时刘仁赡已经病得不能起身,见到柴荣之后,目光呆滞,像个死人一样,躺在担架上一言不发。旁边人都吓得要命,然而柴荣非但不去怪罪,反而对他好言相抚,又大加赏赐,然后命人用担架抬回城中养病。

  三月二十四日,柴荣正式将刘仁赡任命为天平节度使兼中书令。天平军(治在郓州)是中原大镇,中书令更是官中极品,可见对刘仁赡的重视。

  这还不算,柴荣在授官的制词中更是称赞刘仁赡道:“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堪比?朕之伐叛,得尔为多”,也就是说他这两次伐南唐,得了那么多的州县,都不能跟得一个刘仁赡宝贵。这也是对人高得不能再高的评价了,但刘仁赡听罢之后,羞愧难当,当天晚上就因病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