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大周王朝】
��调研,看看这个仗到底能不能打。赵匡胤去了之后,经过认真分析,反复论证,最后给柴荣出具了一份可行性报告,认为这个仗肯定能打赢。

  果然没过多久,就从前线传来了胜利的消息。但除此之外,赵匡胤就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了。

  赵匡胤此时是后周殿前军的都虞候,官职非常高。这一职务是殿前军的第三把手,除掉正副都指挥使就是他了,而且这个时候殿前军的正指挥使是郭威的女婿张永德,副指挥使空缺,所以赵匡胤实际上是二把手。

  赵匡胤之所以这么轻易就能升到如此的高位,是跟柴荣的悉力栽培是分不开的。

  这个理由前面也说过了,柴荣刚刚上台,急需有自己的羽翼,而赵匡胤第一年轻,第二有能力,第三背景不复杂,完全能满足他的需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柴荣在高平一战之后,就把赵匡胤禁军的中级将领一举提拔为军队的高层。

  然而尽管柴荣对赵匡胤的能力严重看好,但赵匡胤毕竟从没有单独带兵去打过仗,也就没有为国家立下过显赫的战功。

  高平大战中,赵匡胤虽然表现出众,但那只能证明他是一员勇将。而后周的伐蜀之战,赵匡胤一直是在幕后工作,所以这一战也没能给他带来多高的声誉。

  这跟柴荣对他的要求,以及赵匡胤个人的实际能力还相差遥远,那么这次柴荣有意派兵去清扫寿州城外唐军的行动,就给赵匡胤提供了一个能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此时有两支临近寿州的唐军是不得不除的,一支是由兵马都监何延锡所率的南唐水师,屯驻于寿州东北一百里外的涂山大营,有战船数百只,兵马两万余人。

  而另一支则是由李璟派来配合北方行营都部署刘彦贞作战的步军,由应援使皇甫晖和应援都监姚凤率领,驻守在寿州东南方向三百里的清流关。这两支部队与寿州城内的刘仁赡部互为犄角,共同构成对后周南征军的威胁。

  后周显德三年(956年)正月二十六日,柴荣命赵匡胤率两万兵马征剿由何延锡所率的涂山南唐水师。

  涂山位于今天安徽省怀远县境内,这个地方很有名气,早年大禹曾经在这里治过水,并且因为工作太忙,曾经多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给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赵匡胤这一次去涂山当然也是为了忙工作,而且他的工作压力要比当年的大禹还要大,因为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独自率领大军出征,那么能不能充分证明自己的能力,并且不辜负领导对他的栽培和人民交付的嘱托,就全看这一仗的结果了。

  从这一战的战前分析上看,双方兵力相差不多,周军气势稍盛,唐军以逸待劳,胜败各占五五之数,但最终的战果却是周军出人意料的顺利完胜,这也充分显示出赵匡胤异乎寻常的战争天才和柴荣超人一等的用人眼光。

  赵匡胤到达涂山之后,并没有像一个新手一样带兵就往唐军大营里冲,而是预先将主力埋伏在涡口(今怀远县境内涡河入淮河处),自己只带了一百骑兵前去闯营。

  自周军围困寿州以来,南唐兵马都监何延锡便开始在涂山大营日夜防范,此时听说有周军来攻,立即便点齐兵马出战。

  结果出营一看,见只来了百十个周军,顿时大喜,立即挥军掩杀过去。

  赵匡胤也不与他力敌,调头就跑,何延锡带着大军就在后面追赶。追着追着就进了伏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