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大周帝国】
又有人说:“坦字从旦,唐睿宗就叫李旦,犯忌讳。”只好再一次作罢,最后把字典都快翻烂了,终于算是找到了这个“昪”字,这个跟谁都不冲突,可就是认识的人不多。

  李昪当上皇帝之后,工作干得非常不错,基本上是奉行了徐温留下的老政策,对内修生养息,对外也尽量避免与邻国交战,对自己要求很严,不挑吃、不挑穿,也不扩建宫殿,宫中留用的宫女也不多,还经常把一些年老色衰者裁减出去,生活作风很像唐明宗李嗣源,在五代中算作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帝王了。可惜后来为求长寿,迷恋上服食丹药,又没能找到真有本事的老道,只是找来一帮骗子养在宫里,天天加班加点的给他造假药。李昪也是来者不惧,炼好就吃,最后因为丹药吃得太多,疽发于背,于南唐升元七年(943年)死在宫里,享年56岁。

  李昪死时,非常后悔,把儿子李璟叫过来进行教育,对他说:“我为了长寿,而服用金石之物,反倒落了个速死的下场,你千万不要学我。”又对他说:“你应该善交邻邦,保住社稷,千万不要去学隋炀帝,自恃强大而擅动兵戈,最终自取灭亡。你要肯听我的,你就是孝子,百姓们也会夸你是明君。”说着强忍着病痛,拉过李璟的手放在嘴里,狠狠地咬了一口,直咬到血流满口方才松开,这就是希望李璟能牢记他的教诲,咬完之后就死去了。

  李璟很痛苦,因为他是个孝子,父亲死了他很心疼,同时手也很疼。其后,李璟就继承了皇位,他就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很有名气的南唐中主,也就是那个比他更有名气的一代词雄、南唐后主李煜之爹。

  李璟这个人,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绝对可称得上是个另类,但这绝不是因为他文学素养要比一般人高。

  李璟是李昪的长子,为人谦和温顺,又文采斐然,人品非常出众,但就是对国家大事不太关心。早年李昪初镇金陵时,就留李璟守广陵,把他放在了权力接班人的位置。可是李璟在广陵任职期间,工作上马马虎虎,什么成绩也没有,朝中事无巨细,都要靠李昪的老部下来处理,李璟不过就是个摆设。所以到后来,李昪只好把他调到金陵,让次子李景迁来接替他的位置。

  李景迁为人十分干练,坐镇广陵之后,把各项工作都处理的井井有条,让李昪非常满意,朝臣们又对他一致看好,所以在李昪称帝之后,其实是有意立李景迁为储君,只是碍于李璟的长子身份,才迟迟没有下决定。对于这个情况,李璟十分清楚,而且是坚决拥护,这绝对不是一般人想象中那种假惺惺地拥护,完全是出自于真心实意,就是想让自己的弟弟来继承皇位。

  可惜李景迁十九岁时就暴病而死,想立也立不成了,李昪还有两个儿子,但年纪就更小,感觉也比李璟强不了多少,所以最后李昪犹豫再三,还是将李璟立为皇太子。

  李昪死后,把国家交到李璟手里,为此还狠狠地咬了他一口。可等李昪一咽气,李璟又不肯即位,非要把皇位让给三弟李景遂。朝中大臣们当然不可能同意,纷纷对其劝阻,李景遂也不肯接受,李璟谦让再三,也没有能够让出去,这才勉强登基当了皇帝。

  可是在他即位的时候,又别出心裁地在李昪灵前发誓,不立太子,反而把皇弟李景遂封为诸道兵马大元帅,太尉兼中书令,让他居东宫。并说等自己死后,就把皇位传给三弟李景遂,

  等李景遂死了,再把皇位传给四弟李景达,使皇位在他们兄弟之间传袭。这个行为很有古人之风,李璟也为此自鸣得意,然而大臣们纷纷表示:“自夏商以来,皇位父子相承,已成不易之典,请陛下遵循古制,立皇长子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