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大周帝国】
六曰赐民爵位。而懿有温柔贤善之意。冯道历仕五朝,不可能被谥为“文正”,这是他所能得到的最高的谥号了。)
看得出来,冯道在他生活的年代,享有着崇高的威望,在朝在野都没有一句对他贬低的话,这跟他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然而,单从个体层面来衡量,冯道确实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但是要把他上升到政治家的高度来衡量,冯道的所作所为又确实不是很称职。
冯道历仕五朝,位不离三师三公,多次出任宰相,有着巨大的威望和政治影响力,可是他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又几乎什么都没有去做。冯道做为一个政治家来说,非常圆滑,遇上李嗣源、柴荣这样的明君,他就直言进谏,因为他知道面对这样的君主,即便是说过火了,也不会受到责怪。
而对于其他人,冯道往往一言不发,一味奉行明哲保身的原则。
比如说有一次石敬瑭以兵事咨询他,他就回答道:“征伐之事,全仗圣心独断,臣本书生,像这种事,你问我也是白问。”五代之中,像李嗣源、柴荣这等明君毕竟是少数,所以冯道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用这种说词来搪塞其余的帝王,遇事模棱两可,应付了事,这与他的职责和地位相比较,显然是远远不足的。
中国古代,对宰相的岗位职责有着明确的规定,要上佐天子,下治百官,调和阴阳,抚化万民,冯道对这些显然是没做到。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值得一提的主要有两件事,一件是主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雕版印刷,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再有一件是他在后晋亡国后和耶律德光的那次对话,当时冯道任后晋的威胜军节度使,听说耶律德光灭晋后急忙从邓州赶回来觐见。
耶律德光就问他:“你为什么回来见我?”冯道回答道:“无兵无权,怎敢不来?”耶律德光又问他:“你是哪一种的老子(老头子)?”冯道回答:“无才无德,痴顽老子。”耶律德光哈哈大笑,又问道:“世道离乱,何人救得百姓?”
冯道回答道:“即便佛祖出世也救不得,唯有皇帝救得。”这一段话,成为后事儒家攻击冯道的一个重要依据,称他奴颜卑膝。毫无气节。但当时的人,却认为正是冯道的这番话,使得中原地区。活人无算。
以上两件事,可以算作是冯道立下的两件功劳。但是除此之外。冯道几乎什么也没做过,这个就跟他的地位非常不相称了。
冯道对此也有一些愧疚,他在《长乐老自序》中也曾写道:“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当然,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冯道就是想去做,实际上也是不可能做到。也没有必要对他要求过高。
总而言之,冯道还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后世那些对他不好的评价多数是没有依据的,比如说欧阳修称他为“无耻之尤”,
司马光称他为“奸臣之尤”,这种评价实在是过于苛刻了,冯道一没卖国,二没害民,三没贪污*,怎么就成了奸臣了?这种评价只能说明司马光、欧阳修等人卫道心切。
这才不遗余力地对其攻击,不足为凭。实际上,冯道之所以能创造出这个史上最强的为官纪录。除了靠他一贯圆滑的处世作风外,更多的还是多赖于他自身极强的道德操守,正如他在《偶作》一诗的最后几句说道:“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ems
看得出来,冯道在他生活的年代,享有着崇高的威望,在朝在野都没有一句对他贬低的话,这跟他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然而,单从个体层面来衡量,冯道确实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但是要把他上升到政治家的高度来衡量,冯道的所作所为又确实不是很称职。
冯道历仕五朝,位不离三师三公,多次出任宰相,有着巨大的威望和政治影响力,可是他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又几乎什么都没有去做。冯道做为一个政治家来说,非常圆滑,遇上李嗣源、柴荣这样的明君,他就直言进谏,因为他知道面对这样的君主,即便是说过火了,也不会受到责怪。
而对于其他人,冯道往往一言不发,一味奉行明哲保身的原则。
比如说有一次石敬瑭以兵事咨询他,他就回答道:“征伐之事,全仗圣心独断,臣本书生,像这种事,你问我也是白问。”五代之中,像李嗣源、柴荣这等明君毕竟是少数,所以冯道在多数情况下,都是用这种说词来搪塞其余的帝王,遇事模棱两可,应付了事,这与他的职责和地位相比较,显然是远远不足的。
中国古代,对宰相的岗位职责有着明确的规定,要上佐天子,下治百官,调和阴阳,抚化万民,冯道对这些显然是没做到。
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值得一提的主要有两件事,一件是主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雕版印刷,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再有一件是他在后晋亡国后和耶律德光的那次对话,当时冯道任后晋的威胜军节度使,听说耶律德光灭晋后急忙从邓州赶回来觐见。
耶律德光就问他:“你为什么回来见我?”冯道回答道:“无兵无权,怎敢不来?”耶律德光又问他:“你是哪一种的老子(老头子)?”冯道回答:“无才无德,痴顽老子。”耶律德光哈哈大笑,又问道:“世道离乱,何人救得百姓?”
冯道回答道:“即便佛祖出世也救不得,唯有皇帝救得。”这一段话,成为后事儒家攻击冯道的一个重要依据,称他奴颜卑膝。毫无气节。但当时的人,却认为正是冯道的这番话,使得中原地区。活人无算。
以上两件事,可以算作是冯道立下的两件功劳。但是除此之外。冯道几乎什么也没做过,这个就跟他的地位非常不相称了。
冯道对此也有一些愧疚,他在《长乐老自序》中也曾写道:“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诚有愧于历职历官。”当然,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冯道就是想去做,实际上也是不可能做到。也没有必要对他要求过高。
总而言之,冯道还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后世那些对他不好的评价多数是没有依据的,比如说欧阳修称他为“无耻之尤”,
司马光称他为“奸臣之尤”,这种评价实在是过于苛刻了,冯道一没卖国,二没害民,三没贪污*,怎么就成了奸臣了?这种评价只能说明司马光、欧阳修等人卫道心切。
这才不遗余力地对其攻击,不足为凭。实际上,冯道之所以能创造出这个史上最强的为官纪录。除了靠他一贯圆滑的处世作风外,更多的还是多赖于他自身极强的道德操守,正如他在《偶作》一诗的最后几句说道:“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