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大周王朝】
�这个风险。因为此时柴荣刚刚登基。地位还不稳固,一旦亲自出征战败,皇帝宝座肯定就要发生动摇了。

  但如果柴荣派出别的将领,情况就不一样了,胜了并不会对他造成不好的影响,就算败了也可以把责任推卸出去,仍有挽回余地。

  所以说御驾亲征,对柴荣来说,绝对不是一个稳妥的选择。而冯道也正因为是想到了这点,才不惜抛弃多年以来的从政原则。对柴荣力谏不已。

  当然,冯道之所以这么做。是有一个基础的,那就是他心里对柴荣的军事才能缺乏信心,不相信他能打赢,至少也会认为柴荣打赢的可能性非常小。这个并不奇怪,因为柴荣从来就没有打过仗,又怎么能让人相信他上来就能打赢这么一场关键的战役?这恐怕也是满朝文武的共同想法了。

  柴荣对出兵的利弊也不会考虑不到,但这件事对他来说又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因为一个没有战功的皇帝,在五代中肯定是吃不开的,群臣对他的轻视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柴荣也急需用一场胜利来提高自己的威望,那么实际上北汉这次入侵正好就给他制造出了一次绝好的机会,当然前提则是柴荣必须要将这一仗打赢。

  三月三日,柴荣排除一切阻力,决意御驾亲征。诏命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率军从磁州固镇(今河北省武安市固镇)出兵,深入北汉大军背后,诏命护国(镇治河中)节度使王彦超从晋州出兵,切断北汉大军的后路。又命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义成(镇治滑州)节度使白重赞、郑州防御使史彦超等大将为前锋,率部先行开赴泽州。自己也于三月十一日,亲率大军出大梁,北上迎战刘崇。

  三月十八日,柴荣抵达泽州(今山西晋城),但未在城内停留,继续率军北上,当晚夜宿于州城东北。

  而北汉主刘崇得知此事后,居然做出了一个很让人意料不到的举动——扔下潞州不打,绕城而过,直接就向周军迎了过来。从这里也不难看出,不仅是冯道等朝臣对柴荣没有信心,就连刘崇对他也是十分轻视,根本就把柴荣放在眼里,这才敢于把潞州这样的重镇甩在身后,直接去找他的主力决战。

  三月十九日一早,两军的前锋在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境内相遇,柴荣传令猛攻,将北汉军的前锋击退。柴荣生怕这一部会逃走,立即传令全军急行追击。这个时候,刘崇已率北汉和辽国的联军抵达高平县内的巴公原,闻讯后传令将阵势列好,以大将张元徽部为左翼,以辽将杨衮部为右翼,刘崇自领中军坐镇中央。

  柴荣率军赶到之时,北汉各部人马已经集结完毕,阵势严整,声势骇人。而柴荣因为追得过急,后军河阳节度使刘词所部未能跟上,以致在人数上要远远少于敌军,所以周军上下在突然遭遇汉、辽主力之后,无不惊惧不已。

  此时的柴荣,还是显示出他超人一等的勇略,突遇大敌之后,并不惊慌,立即传令命义成节度使白重赞、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率军列阵于左翼;命马军都指挥使樊爱能、步军都指挥使何徽列阵于右翼;自己则在宣徽使向训、殿前都虞侯张永德的护卫下坐镇中军。与敌军针锋相对,将阵势排好。

  北汉皇帝刘崇向对面望去,发现周军人数不多,非常兴奋,对左右人说道:“早知柴荣只派来这点人马,就不必找契丹大叔帮忙了,今天咱们不但要击破周军,同时也要让那些契丹大叔们看看,咱们汉军也不是好惹的。”左右人听罢连连点头称是,纷纷表示今天一定要在刘崇的带领下,为国争光。

  这时辽将杨衮策马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