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大周王朝】
��太险要了。
潞州(今山西长治)地处黄河中游,雄踞太行之脊,素有“太行之巅,与天同党”之称,故而又称上党。辖境之内多是山地、丘陵,十分险要。
而潞州城早在西周时代便已修建,其后千百年间,又经历朝历代的反复扩建,城防非常坚固。刘崇敢把他进军的第一站就定在了潞州,足以说明其气势之猛。
当时守潞州的是后周的昭义节度使李筠,此人原名李荣,在柴荣称帝后,因避讳而改名为李筠,早年他曾在镇州驱赶过辽将耶律麻荅,也算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了,所以得知此事后并不惊慌,当即传令手下大将穆令均带着两千人前往迎战,自己则亲率主力进驻太平驿(今山西省襄垣县西南)。李筠的这一战略部署应该说也没有什么不当之处,但实际效果却是非常不好。
穆令均为人极其勇猛,得令之后立即出征,当日就与北汉的先锋指挥使张元徽相遇,随即展开战斗。但两军刚一开战,张元徽就带着大军后撤。
穆令均也不多想,带兵就追。其实这是张元徽设下的埋伏,穆令均还没追出多远,就被引进了伏击圈,随后北汉各路大军齐出,将穆令均所部重重包围,一战斩杀周兵逾千,穆令均也当场战死。李筠听残军报回消息,不敢再战,仓皇退回潞州,登城自守。
数日之后,北汉入侵的消息就传到了大梁,柴荣闻讯之后立即决定御驾亲征。这个时候,距郭威死、柴荣登基不过只有一个多月,正好是新老政府交替,朝局还尚未完全平稳之时,所以满朝文武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对柴荣进行劝阻,
纷纷表示:“刘崇自从那年在晋州遭到政府打击之后,实力已经不行了,他这次出兵是因为看到先帝驾崩,想趁机对咱们进行骚扰,不会有多大作为的,而且他也不敢亲自出马,所以皇上只要派一员大将御敌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御驾亲征的必要。”
柴容却说道:“先帝驾崩,刘崇欺我年少新立,肯定是起了并吞天下之心,所以这一次,他肯定会亲自带兵,所以我也一定要亲自迎敌。”
但群臣还是对他苦苦劝阻。特别是五代骑墙派代表人物,一向以圆滑著称的宰相冯道,更是很突然地变成了那种敢于直言范谏的忠臣。对柴荣亲征一事固争不已。柴荣非常不满,对冯道说道:“昔年唐太宗平定天下。哪一战不是亲自出马?我又怎敢苟且偷安?”冯道却说道:“不知陛下能否做得唐太宗?”柴荣又说道:“以吾兵力之强,破刘崇如山压卵耳!”冯道却反问道:“不知陛下做得山否?”
从冯道这几句话中完全可以判断出来,当时的朝臣们对柴荣明显是信心不足。实际上冯道力谏柴荣应该不是出于私心,
甚至可以完全可以把他这番诤谏看成是对柴荣的一种爱护。冯道一生不弄权,而且他在长达数十年的从政生涯中早就掌握了一整套保护自己的本领,如果他在这个时候不开口,柴荣打赢了,不会怪罪他。就算是北汉最终战胜,
灭掉了周朝,也照样会让他当宰相。也就是说,无论谁胜谁败,都不会对他造成任何的影响。反过来,这番话一开口,肯定就先把柴荣得罪了,柴荣出兵如果打赢了,
那就证明冯道是错误的。如果战败了,搞不好回朝之后还要迁怒于他。两头都不讨好。对自己有害无益,这个道理以冯道的聪明会不明白吗?那么他又为什么非要极力对柴荣进行劝阻呢?
其实这正好说明了冯道是非常爱护柴荣的,这才不想让他去�
潞州(今山西长治)地处黄河中游,雄踞太行之脊,素有“太行之巅,与天同党”之称,故而又称上党。辖境之内多是山地、丘陵,十分险要。
而潞州城早在西周时代便已修建,其后千百年间,又经历朝历代的反复扩建,城防非常坚固。刘崇敢把他进军的第一站就定在了潞州,足以说明其气势之猛。
当时守潞州的是后周的昭义节度使李筠,此人原名李荣,在柴荣称帝后,因避讳而改名为李筠,早年他曾在镇州驱赶过辽将耶律麻荅,也算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将领了,所以得知此事后并不惊慌,当即传令手下大将穆令均带着两千人前往迎战,自己则亲率主力进驻太平驿(今山西省襄垣县西南)。李筠的这一战略部署应该说也没有什么不当之处,但实际效果却是非常不好。
穆令均为人极其勇猛,得令之后立即出征,当日就与北汉的先锋指挥使张元徽相遇,随即展开战斗。但两军刚一开战,张元徽就带着大军后撤。
穆令均也不多想,带兵就追。其实这是张元徽设下的埋伏,穆令均还没追出多远,就被引进了伏击圈,随后北汉各路大军齐出,将穆令均所部重重包围,一战斩杀周兵逾千,穆令均也当场战死。李筠听残军报回消息,不敢再战,仓皇退回潞州,登城自守。
数日之后,北汉入侵的消息就传到了大梁,柴荣闻讯之后立即决定御驾亲征。这个时候,距郭威死、柴荣登基不过只有一个多月,正好是新老政府交替,朝局还尚未完全平稳之时,所以满朝文武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对柴荣进行劝阻,
纷纷表示:“刘崇自从那年在晋州遭到政府打击之后,实力已经不行了,他这次出兵是因为看到先帝驾崩,想趁机对咱们进行骚扰,不会有多大作为的,而且他也不敢亲自出马,所以皇上只要派一员大将御敌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御驾亲征的必要。”
柴容却说道:“先帝驾崩,刘崇欺我年少新立,肯定是起了并吞天下之心,所以这一次,他肯定会亲自带兵,所以我也一定要亲自迎敌。”
但群臣还是对他苦苦劝阻。特别是五代骑墙派代表人物,一向以圆滑著称的宰相冯道,更是很突然地变成了那种敢于直言范谏的忠臣。对柴荣亲征一事固争不已。柴荣非常不满,对冯道说道:“昔年唐太宗平定天下。哪一战不是亲自出马?我又怎敢苟且偷安?”冯道却说道:“不知陛下能否做得唐太宗?”柴荣又说道:“以吾兵力之强,破刘崇如山压卵耳!”冯道却反问道:“不知陛下做得山否?”
从冯道这几句话中完全可以判断出来,当时的朝臣们对柴荣明显是信心不足。实际上冯道力谏柴荣应该不是出于私心,
甚至可以完全可以把他这番诤谏看成是对柴荣的一种爱护。冯道一生不弄权,而且他在长达数十年的从政生涯中早就掌握了一整套保护自己的本领,如果他在这个时候不开口,柴荣打赢了,不会怪罪他。就算是北汉最终战胜,
灭掉了周朝,也照样会让他当宰相。也就是说,无论谁胜谁败,都不会对他造成任何的影响。反过来,这番话一开口,肯定就先把柴荣得罪了,柴荣出兵如果打赢了,
那就证明冯道是错误的。如果战败了,搞不好回朝之后还要迁怒于他。两头都不讨好。对自己有害无益,这个道理以冯道的聪明会不明白吗?那么他又为什么非要极力对柴荣进行劝阻呢?
其实这正好说明了冯道是非常爱护柴荣的,这才不想让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