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迷野
�们来喝杯喜酒凑个闹热,只是莲妹子别忘了,走时把杜若新近的大作给捎几幅,不要舍不得哟,咱们这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亲不亲,故乡人嘛!一路骑车而来的,则兴致勃勃的与人斗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早听说杜画家的画画得好,临摹名家的墨宝更是惟妙惟肖,没想到画好,眼光也好,红莲这么俊俏的山里妹子是怎么给杜画家找到的,该莫是千里姻缘一线牵,杜画家用画画儿的眼光,挑模特儿的心态,百里挑一,千拣万拣,给找到的吧!只是红莲曰后可得一块石头往平处端哟,时不时儿地替咱穷门独户的小老百姓想想,杜画家有什么新作问世,别忘了及时言语一声,也使咱近水楼台先得月,接受点艺术的熏陶,赚几个小钱,毕竟一个亲字掰不开,一杯酒醉不了一个人嘛!而大老远赶早来的,更是热情得令人汗颜。十步之泽,必有香草。脸上的风尘未洗,手上的贺礼未放,就一迭声儿的说自己是请字儿未曾出声,去字儿连声答应。不好意思,冒昧打扰,不过红莲是咱山里有名的深山出俊鸟,杜师傅一天两晌在咱家门口的铁路线上转,不看鸟面看山面,不看鱼情看水情,说什么也不能贾家姑娘嫁贾家,落得个假(贾)门假事(贾氏),总得来随个喜儿,讨个彩头。只是咱山里人家,也没个好东好西,挖了几支野参,猎了几样野味,小小意思,不成敬意,杜师傅可千万不要见笑,莲妹子可千万不能嫌弃哟!立时欢声,笑声,吵闹声,声若雷动,响遏行云

  ……

  杜若记得,那是一天鸣流走响韵、丛菊开欲姘的清晨,杜若揉着惺忪的睡眼,迎着东天一片薄薄的玫瑰色的朝霞,走出镇上新建的三层楼房屋门。自从红莲提出在镇上建大本营后,大家趁热打铁,规划的规划,选址的选址,忙得不亦乐乎。正巧红莲在镇上一个远房亲戚有三间废弃的老屋,而且地段也好,门前是穿镇而过的省级公路,屋后依山傍水的有大片坡地。镇上的领导也很支持,听说建房是开书画社,卖蜀绣,可以带动四乡八村的村民致富。这是琉璃花瓶插金枝玉叶的大好事儿,现时就是要招商引资,发展商贸,无粮不稳,无商不富嘛。二话不说,几天之内就办好了建房手续。拆除老屋的那天,镇上像有了天大的喜事,白鸽在老屋屋顶上放飞,鞭炮在街道市面上炸响,鲜花撒得满大街都是。镇长亲自来了,带着工商、税务、派出所的一大帮子人现场办公;村长亲自来了,开着几台装满了建筑材料的拖拉机,带着几十个拿小型机具的壮劳力;红莲的父母也来了,笑呵呵的忙前忙后地张罗,喜洋洋屋内屋外地打点。小邪皮当仁不让的当起了知客的角色,任燕专门从城里赶过来,帮着红莲做起了总调度。瞧着老屋一天就拆下地,三天就清出了场子,十几天后一幢三屋楼房就拔地而起,大家不约而同的都喜在心里,乐在脸上。

  然而书画社该冠什么名,门牌上该镌刻什么字,大家却争执不休。杜若引经据典的说叫若莲书画社,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象征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红莲则语气肯定的非得加上蜀绣二字,一看就具有地域特色,合乎乡俗,能带来旺盛人气及滚滚财源;小邪皮无条件的支持红莲,说既是建设根据地,就要有根据地的乡土气息,获得根据地人民的倾心支持,这样才能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于是双方各执一词的请任燕定夺。任燕笑微微地请大家安静下来,不偏不倚的说双方都有理,但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实给店铺取名是有讲究的,国家开办的企业,一般以中国开头,各省开办的企业,一般以省份开头,咱们是个体户,不受这个一定之规的限制,但咱们地处巴山呀,巴山楚水历来是人文荟萃之地,唐宋以后,讴歌蜀绣的诗词曲艺更是汗牛充栋,现在又出了莲妹子这样的蜀绣新人,出了杜若这样的画坛高手,舍此取彼都不行,厚此薄彼更不行,哪就叫巴蜀绣品书画社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