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再议
�能抗的下来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这些人都非常得皇帝李治的赏识,朝中大事都会咨他们以意见,这些宰相提出的朝政意见,基本不会反对。

  其实这也是李治扼制武则天权力的一种手段,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妻子对权力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但他在现在情况下,没办法消除这情况,只能采取一些“委婉”的措施,让朝中大臣,特别是政事堂的诸宰相,来牵制武则天。

  如今朝堂上因为武则天的原因提拔起来的大臣并不多,在朝中身居高位的更少。李敬玄和裴炎是其中的两个,还有一个刘祎之。刘祎之是著名的北门学士之领袖,深得武则天的器重和信任,现在任朝议大夫,兼豫王府司马,武则天有意让其进一步升迁,准备让其出任中书侍郎之职,位列政事堂。

  不过今天李治吩咐留下来继续商量事情的大臣中,大多都是皇帝李治信任的人,与皇后武则天关系比较亲密的,只有裴炎一人。得武则天信任的刘祎之,也没有被李治留下来。还好,今天要讨论的并不是与武则天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那些反对她干政的人,在今天的朝议时候,也各有不同意见。

  但现在裴炎官职后面并没挂“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不是宰相,没有位列政事堂。在留下的诸人中,只有他与裴行俭不是政事堂的宰相。

  这些人留下来自然是继续商量,因不是正式的朝会,商议事情又在紫宸殿进行,武则天也没再以帘子相遮,与李治并排坐在御座上。

  在李治开口问询诸人关于青海镇军主将人选的问题时候,朝会时候一直没发言的郝处俊,率先站出来表态发言:“陛下,娘娘,臣觉得,委裴侍郎去青海领军,节度诸将,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郝处俊先声夺人的话,顿时让所有人吃惊了,包括裴行俭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