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那一夜(1)
��大家,万般无奈之下才决定迁徙南京。
现在一看李明睿老头的奏章,正中下怀,暗暗高兴,立即将奏章拿到朝廷上让大臣们讨论。不料大臣们看了奏章,一个个都沉默不言。朱由检大声问了几遍,也无人应声。
朱由检瞅着内阁首辅大学士陈演,希望他说几句,陈大人低着头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他正专心致志的研究昨夜的一个梦。他梦到自己戴着远游冠,骑着一匹没有尾巴的苍龙,飞到了一座高山顶上。他想:也许我这位从龙之臣,还有更加飞黄腾达的一天。
陈大人不开口,其他大臣也就不吭声。其实大家明白皇上的心思,但迁都这样的大事,皇上不拍板,大臣们谁敢举手。如果因为南迁,北京城被反贼攻破,这责任可非同小可。再说大家都有庞大的家产在北京,带又带不走,谁割舍得下!
大殿里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大家低着头各想心事。朱由检简直要被气爆了。他的眼睛扫视着大殿,盼望有个人能打破沉寂。
终于有人响应朱由检的号召了。只听大殿里声色俱厉的一声怒喝:
“一派邪说!不杀李明睿,怎能安定人心!”
大家吓了一跳,扭头一看,原来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一位言官。
言官者,乌鸦嘴也。
只见光时亨义正辞严,说着说着竟激动得哭了起来:“列位大人世受皇恩,不思忠君报国,反唆使皇上弃城南逃,动摇民心,居心何在啊!”
听着光时亨的斥责,众位大人都像似惊醒了,开始七嘴八舌议论起来。首辅陈演也抬起头来,随声附和。
朝堂上开了锅似的。但舆论几乎一边倒,矛头都指向了小人物李明睿。
朱由检傻眼了,看着陈演,光时亨等人的表演,感到一种孤立无助的悲哀。他伸直身子,长叹一声,站起来走了出去。
南迁之议搁浅了。
但嘴上的豪言壮语不能阻挡李自成进军的脚步,进入二月份,形势更加危急。
支持李明睿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又提出来一个折中方案:皇上坚守京城,让太子朱慈烺去南京监国,同时分封太子的两个弟弟定王,永王到太平,宁国二府。
其实,李邦华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京城失陷,皇帝父子四人不能被一网打尽。
朝堂上又是一片议论哗然。脑满肠肥的首辅陈演大人瞅着乌鸦嘴,希望他再次出面阻拦。
乌鸦嘴光时亨果然出语惊人,又一次把人们震住了:
“护送太子去南京,诸位想干什么,难道想效仿唐肃宗灵武旧事吗?”
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仓皇出逃,一部分大臣保护太子李亨逃到灵武,拥立为帝,尊奉唐玄宗为太上皇。李亨就是唐肃宗。光时亨引用这一典故,言外之意是指责提出太子南迁的人阴谋拥立太子,逼迫朱由检退位。
这顶大帽子压下来,所有的争论戛然而止。南迁之议正式宣告破产。
朱由检气恼而无奈的说:“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
从此,他抱定了自杀殉国的决心。
平心而论,面对农民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朱由检迁�
现在一看李明睿老头的奏章,正中下怀,暗暗高兴,立即将奏章拿到朝廷上让大臣们讨论。不料大臣们看了奏章,一个个都沉默不言。朱由检大声问了几遍,也无人应声。
朱由检瞅着内阁首辅大学士陈演,希望他说几句,陈大人低着头好像什么也没看见。他正专心致志的研究昨夜的一个梦。他梦到自己戴着远游冠,骑着一匹没有尾巴的苍龙,飞到了一座高山顶上。他想:也许我这位从龙之臣,还有更加飞黄腾达的一天。
陈大人不开口,其他大臣也就不吭声。其实大家明白皇上的心思,但迁都这样的大事,皇上不拍板,大臣们谁敢举手。如果因为南迁,北京城被反贼攻破,这责任可非同小可。再说大家都有庞大的家产在北京,带又带不走,谁割舍得下!
大殿里安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大家低着头各想心事。朱由检简直要被气爆了。他的眼睛扫视着大殿,盼望有个人能打破沉寂。
终于有人响应朱由检的号召了。只听大殿里声色俱厉的一声怒喝:
“一派邪说!不杀李明睿,怎能安定人心!”
大家吓了一跳,扭头一看,原来是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一位言官。
言官者,乌鸦嘴也。
只见光时亨义正辞严,说着说着竟激动得哭了起来:“列位大人世受皇恩,不思忠君报国,反唆使皇上弃城南逃,动摇民心,居心何在啊!”
听着光时亨的斥责,众位大人都像似惊醒了,开始七嘴八舌议论起来。首辅陈演也抬起头来,随声附和。
朝堂上开了锅似的。但舆论几乎一边倒,矛头都指向了小人物李明睿。
朱由检傻眼了,看着陈演,光时亨等人的表演,感到一种孤立无助的悲哀。他伸直身子,长叹一声,站起来走了出去。
南迁之议搁浅了。
但嘴上的豪言壮语不能阻挡李自成进军的脚步,进入二月份,形势更加危急。
支持李明睿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又提出来一个折中方案:皇上坚守京城,让太子朱慈烺去南京监国,同时分封太子的两个弟弟定王,永王到太平,宁国二府。
其实,李邦华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京城失陷,皇帝父子四人不能被一网打尽。
朝堂上又是一片议论哗然。脑满肠肥的首辅陈演大人瞅着乌鸦嘴,希望他再次出面阻拦。
乌鸦嘴光时亨果然出语惊人,又一次把人们震住了:
“护送太子去南京,诸位想干什么,难道想效仿唐肃宗灵武旧事吗?”
唐朝安史之乱时,唐玄宗仓皇出逃,一部分大臣保护太子李亨逃到灵武,拥立为帝,尊奉唐玄宗为太上皇。李亨就是唐肃宗。光时亨引用这一典故,言外之意是指责提出太子南迁的人阴谋拥立太子,逼迫朱由检退位。
这顶大帽子压下来,所有的争论戛然而止。南迁之议正式宣告破产。
朱由检气恼而无奈的说:“国君死社稷,朕将焉往!”
从此,他抱定了自杀殉国的决心。
平心而论,面对农民军咄咄逼人的攻势,朱由检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