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筹备
��判断,当天下午就飞到上海。这次是韩寒做东,在酒店吃完晚饭后,就在酒店的套房客厅开始了金波所称的三人“遵义会议”。lily作为列席,成为见证人。首先决定了韩寒、金波、我,三人的合作模式与投资结构式是第一个最快的决议。

  韩寒作为编剧和导演,主控电影的创作;我作为制片人负责电影的制作;金波作为出品人负责资本组合及对外商务合作。劳雷影业作为承制单位。我们三人都不拿一分片酬,金波主控的果麦文化与我主控的劳雷影业各承担制作成本的50%。

  电影上片后的票房收入首先回收两家公司的现金投入,利润部分由韩寒与两家公司按商定的分成比例各自回收。简单快速的讨论一小时内就形成了决议。

  从晚上10点到凌晨3点的5个小时讨论都集中在电影的创意系统和制作计划。这个电影拍什么故事呢?韩寒给我们讲了这些年他脑子里构思的三个电影故事创意。当他讲完《东极岛少年往事》这个创意,我们大家不约而同脱口而出:“就是这个了。”“这是中国东海最东边的一个小岛,太平洋上第一束阳光照耀到的有人居住的中国东海小岛。”韩寒一边说一边打开了电脑示意我们看东极岛的地理位置。我们都被韩寒的创意所吸引。韩寒原本计划先把这个故事写成小说,金波直接就给下了结论:“必须先拍成电影,你以后再写你的小说去。”一个电影项目就这样诞生了。这就是后来韩寒自己取名的处女作电影《后会无期》。

  有了方向,做了决定,聊了一阵故事的推进方向甚至电影的结局,我们三人很快就这个电影项目的实施,进行了细节分工并制订了进度时间表。凌晨4点散会分手时,我已是朝霞满天、蓄势待发了。韩寒终于站在了起跑点上。韩寒第一次做了编剧,但太不守时。

  先有了项目,才来落笔分场剧本,这本身就是时间压力。第一次写电影剧本的韩寒编剧,上来就遇见两个不好对付的老江湖:一个是催稿十年的路金波,一个是不拿编剧当导演的我。说好的三个月交剧本,我们拭目以待。

  有了韩寒承诺的三个月交出剧本,其实我们谁心里也没底,金波特别叮嘱我必须不断地催促他。尽管我们也将魏君子作为资深的文学策划人加了进来,加上我自己,我们连续为这个编剧新人开了好几次剧本策划讨论会,到了说好的8月底,仍然只有一个大致的故事走向和提纲。知道他的赛车日程仍然排了不少,我们再次寄希望于韩寒新承诺的10月底吧。

  不断地推迟整个项目的进度,都是这个时间承诺不兑现的编剧惹出的祸。韩寒居然有一次问我是否能再请一个编剧进场帮他完成。被我一口否决:“我们要的就是你自己独立完成的剧本和电影!”无可奈何的编剧韩寒与无可奈何的我们一群主创人员都只好耐心地彼此容忍吧。根据他口述的电影感觉,我们的主创们也居然开始了全国各地的勘景工作。其间,韩寒倒也还能抽出几段时间带着大家跋山涉水,选出了几处极具特点的地理风貌。看来,跑腿还是比编剧对韩寒更有诱惑。到了12月初,尽管痛苦地磕磕碰碰,韩寒总算交出第一稿分场剧本。他也终于承认,写剧本比写小说要更花时间。下次要提前更长时间创作剧本。韩寒编剧倒是长了经验,但我们的制作预算由于他的剧本拖延,就上涨了不少。好在韩寒不拿片酬,所有的超支都直接降低了他的利润分成。

  韩寒还真让我惊喜了一次新导演的处女登场。

  韩寒帮我们《观音山》和《二次曝光》免费创作了主题歌词,我一直想回报他做一个免费的制片人。更是因为这个自由贪玩还蛮有才气的小哥们儿真的很让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