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0 心事(十)
��、任期制度。

  但是随着朱棡的告老。这件事情也紧迫了起来,虽然是明年朱棡才能退下来。但是庞煌已经着手开始诏命立法院,讨论关于皇事院署理院长职司以及任期的法案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对于朱志均的怀疑只能暂时搁置,哪怕是新的皇事院院长上任后展开调查,施展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威风呢。也不能允许在这个关口,使内阁和立法院抓住皇事院的痛处,可以光明正大的限制皇事院的职权,或者是以后每每遇见关于皇事院的法案时,都会有人拿这个事情作为挡箭牌。

  庞煌很有一种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的感觉,他很无奈,但是也需要去尝试。到如今他才明白什么是民主。

  原来民主最大的靠山竟然是极端的独裁,他不知道这样想对不对,但是在回到大明以后就开始想要实施民主的他,到如今才慢慢的体会到当初朱元璋对自己所为的愤怒。

  庞煌觉得自己是在玩火,失败后牺牲的对象就是自己。

  所以他才在景泰初期强势的集权,收拢各个藩王的军事力量成立军镇,又花费很大的精力将大明周围的隐患慢慢的消除,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集权统治。

  但是想到最近几年自己的作为,才醒悟过来,自己迫切的想得到如此庞大国家的统治权力,不过是为了再慢慢的将其放开。庞煌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也不知道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度会不会出现。

  庞煌有些担心,他不敢想象自己失败的后果,所以他走每一步都很小心,利用着自己造就的至高皇权,去实施那遥不可及的民主,这件事落到另一个时空中的书友眼里,不知道会笑掉多少人的大牙。

  之所以这么小心翼翼,是因为他已经领会到自己放权后的弊端了,也可能这些读书人是官场的天才,他们不会放弃任何皇帝所抛出的每一项权力,就比如内阁的组建吧,庞煌尝试着利用官员们的自主之权。

  曾经有一段时期,庞煌下诏曰,内阁成员分成三份,其中四成由皇上提名,三成由内阁提名,而剩余的三成属于毛遂自荐的形式开始。都以双倍人数招收,再由京畿七品以上的官员公投决出内阁成员。

  这里先不说公投前后的热闹场面,因为大家都能想象的到,就说那三成的毛遂自荐名额,那次都会让人打破头的往里面钻,尽管设置了多道门槛,比如说致仕官员不能参与、为官不超过十年的不能参与、在地方上从政不超过三年以上者不能参与等等很多很多。但是由于大明几十年来相对的稳定,已经造就了大批官吏产生,就算是抛除这些门槛。应招者也是如过江之鲫。

  每每到了内阁产生空缺或者换届的时候,京畿之地肯定会动荡一番,甚至为了争夺名额有很多肮脏的事情发生,令庞煌不得不停止了这种自己都感到愚蠢的行为,将内阁的提名权又收了回来,但是庞煌总觉得有些不妥,自己了解的官员有多少呢?原来可以凭借另一个时空的印象。但是现在呢,只能靠吏部的评议和自己阅览奏折的经验和直觉来提名。这也是庞煌感到沮丧的原因之一。

  现在庞煌已经不相信另一个时空中所谓的民主和独裁之说,他以一个上位者的角度来观察,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独裁?

  这些不过都是当权者来博得喝彩的论调。在现在看来,没有绝对的民主,也没有绝对的独裁才是真的。民主失去了独裁的保护,很容易就会失去方向,渐渐的又转向往集权上面发展。而独裁失去了民主制约,也很容易造成当政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