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末
��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对朝廷的禁令在边墙那里能起多大作用,他实在没有什么信心。

  再说,把后金逼得狗急跳墙也不好,反正有的是钱粮,只需要些时日,新的有战斗力的大明军队就会批量出现,消灭后金也不急于一时。

  朱伟迪办的酒精提炼工坊,很快被分出一部制酒作坊,产出的烈酒销量倒是不错,对这笔银子朱伟迪也没看重,把从各地召回的太监弄了一大批去督办制酒工坊。断了他们的财路,总是要给点补偿。

  锦衣卫很快上报了个让朱伟迪有些哭笑不得的消息——那些赐给蒙古人的银子,大有通过边市的烈酒买卖流回大明的倾向。

  这蒙古人嗜酒如命的名声果然不是假的。

  临近年末时,登抚袁可立再次上书,请求扩编登莱的水师,朱伟迪看了看,直接准了他这个提议,还拨给他二十万两银子。他是不大信任登莱体系的官僚们,不过这也无所谓,让他们去胡整也是能练出一批水手的,等大权在握时,这些水手便是北方海军的基石。

  袁可立还在折子里提议进一步和朝鲜接触,要求朝鲜在围攻后金中出力。

  朱伟迪对这一提议一直含糊其辞,他现在巴不得朝鲜进一步倒向后金,到时出兵把朝鲜国拿下,也勉强算是师出有名,省得到时那些儒生们聒噪。

  西北的流民的情况厂卫还未彻底查清,不过零星的消息已经陆续传来,有些州县的旱情十分严重,已经出现了不少的流民,州县官员手里粮钱不多,勉强接济一下,之后便是任由流民四处讨食,完全没有向朝廷上报。

  好在朱伟迪在登基之初发军粮时,拨往西北的粮食便很多,之后又陆续运去了一大批充实各州府粮仓,暂时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综合了蒙古、大明内地和辽东的情报,朱伟迪才发现大伙其实都在遭灾,灾情还都不小。

  这次小冰河期的恶劣气候不光影响了东北亚局势,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问了问那两传教士,朱伟迪发现欧洲大陆此时也是硝烟弥漫,就拿葡萄牙来说,此时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共国王,正在和英荷两国打得不可开交,战火都波及到了东南亚和中国沿海。

  朱伟迪这才发现,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现在风头正盛,葡萄牙人在澳门现在自身都难保,他想要的海军雇佣军短期肯定是没法北上,澳门当局最多能派几个铸炮和懂得训练火枪兵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