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末
msp;便是这样的每日都进行的队列操练,钱粮消耗也是极多。不是那些贪污漂没,克扣军士粮饷,整日把士卒当农奴使唤的文武官僚们能做到的。

  朱伟迪对阎鸣泰这个提议并不是很上心,漫不经心地答道:“恩,先生回去后让下面的人拟个章程便是。”

  阎鸣泰查觉皇帝兴致不高,只得讪讪地退下,“臣领命。”

  随后朱伟迪陆续巡视了城内各军营,按照表现陆续送去大量的年节慰问品。不小小拉拢下人心,他总觉得这皇帝宝座坐得不安心。

  卢象升办事一向是认真负责,他招募的四十名参谋人才很快到位,在朱伟迪给他的戚家军老兵帮助下,选兵工作也进行得很顺利,已经在北直隶和山东招募到了近八千合用的青壮。按照他报上的行程安排,到明年二月底,两万新军就会全部就位。

  文官们没有想到朱伟迪给卢象升的兵额有那么多,再一看通州这地方离京城也太近,那么多人放在那,有威胁京城安全的可能,于是连番上书要求把练兵的地方挪一挪。朱伟迪没辙,只好答应他们的请求,让卢象升把练兵的驻地改成了保定。

  就是孙承宗那边招兵工作展开得要慢些,孙承宗启用的头号旧部大将马世龙到现在还在赶来京师叙职的路上,蓟州镇总兵的位置还是由辽东将门的老将赵率教把着。

  对这个宁夏将门出身的马世龙,由于柳河之败,朱伟迪对他观感不佳,不过翻了翻兵部的档案,稍有些经验的将军都被卢象升挑走,而偌大的一个大明朝现在也没几个合用的将军,这样的军将也只能凑合着用。

  忍无可忍之下,朱伟迪只得直接赏了秦良玉十万两银子,下了道圣旨要求她在西南问题解决后就火速带白杆兵进京。虽然新军的战法武器会先进些,不过就战斗力而言,自然还是白杆兵这种百战老兵靠谱点。

  春节前,孙承宗和蒙古左右两翼终于达成了协议,双方都答应停战,维持现有的地盘不变。双方都答应在大明和后金间保持一种偏向大明的中立,答应不会主动攻击后金,更也不会跟着后金来打劫,也不会为后金带路,还会为朝廷通风报信,后金出现颓势时他们会帮助明廷攻击后金。

  作为要支付的代价,除了必要的口粮,朝廷还给了蒙古大把的丝绸、茶、京城产的烈酒和棉布等生活物资,给予林丹汗每年十五万两,右翼诸部合计每年十二万两多一点。

  这种岁币一般的玩意,在朱伟迪看来实在有点耻辱。不过现在大明军队数量和质量都下滑到惨不忍睹的地步,实在没有能力把边墙守得密不透风。在这种情形下,开打容易,砸下去大把的钱消灭蒙古和后金也不是很难,只是肯定会让北方的百姓遭殃。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

  蒙古左右翼的问题算是基本解决,剩下的朵颜三卫地区那些乱七八糟的蒙古部落却依旧是个大麻烦。

  朵颜三卫是大兴安岭以东,直到女真地区,北抵黑龙江流域,南临西拉木伦河的广大地域。这地区的蒙古部落已经经历多次变迁,成分很复杂,大明立国以来,这些人和大部分蒙古人一样,都是时叛时附,现在后金崛起,其中有半数的部落已经彻底依附后金。

  对在辽东附近的朵颜三卫地区的蒙古人,朱伟迪也只得让孙承宗尽力去拉拢,用粮草等好处去收买,能拉拢一个是一个。

  至于针对后金的粮食禁运,朱伟迪也懒得去卡死,有晋商在,要断绝那个走私贸易很难,那些边军、蒙古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