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科技创新的开始
r />   在研究那个黑科技产物的同时,他也开始把自己所学过的知识拿出来,寻求制造急需的新事物。

  他把注意力放在了提纯酒精方面,造出烈酒卖钱倒是次要的,而且如果他没有外挂也是一定不会支持大规模酿酒的,马上就会有连绵不断的天灾,在粮食短缺的情况下不禁止用酿酒,还把可以救命的粮食拿去酿酒实在是很蠢,他主要的目的是医用酒精。

  用酒精清洗伤口,可以挽救很多士兵的生命,在这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伤口感染是要命的。他现在最关注的,始终还是和军事有关的革新。

  提纯酒精也超简单,酒精沸点比水低,只需蒸馏冷凝便可收集到纯度不错的酒精,捅破一层窗户纸的技术而已。

  吩咐了太监去干这事后,一个大酒精厂便很快开始筹建,现在的酒精提纯技术要达到医用标准还有点难,需要不断改良工艺,不过给出了方法,重赏之下总是有人能办到的。

  研究酒精的同时,朱伟迪也开始着手玻璃和水泥的烧制研究。

  水泥的用途自然不必说,军用民用都是大杀器,原料很简单,作为建筑专业毕业的,对他来说实在没有什么难度。

  只是他郁闷的是水泥要量产的话,以现有的工艺条件,难度真的很大,水泥原料的粉碎和提纯工艺,还有最后那个煅烧用的回转窑,这些都不是手工业时代能轻易解决的。

  至于玻璃,倒不是他要拿玻璃赚钱,军队中有了望远镜,早发现敌人,获胜的希望也大一分,他还想把显微镜和反射式天文望远镜弄出来,玻璃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此时西方人已经研究出了玻璃镜和望远镜,自然要迎头赶上。

  朱伟迪是理工科出身,化学成绩很好,钠钙玻璃的原料他很清楚,甚至他还喜欢读闲书,读过技术史,对制造玻璃的方法也很清楚。

  钠钙玻璃主要由二氧化硅、氧化钙和氧化钠等组成,原材料是纯碱(碳酸钠)、二氧化硅和石灰。

  二氧化硅也不是很好找,纯度不够的沙子会影响玻璃的色泽,要用想对来说纯度高些的白色藻硅土,倒也不难找,让人去海边搜寻便是。

  至于纯碱,明朝人哪知道什么碳酸钠,只有让人大量去盐碱湖边缘搜集碱土,然后再想法子提纯。石灰这玩意满地都是,自然不用找。

  玻璃烧制可没有一般人想的那么简单,烧制原材料的软化温度是600摄氏度左右,不过要烧制合用的玻璃可不止这么低的温度,原材料熔融后玻璃浆液中会有大量的小气泡,一千度高温烧出的玻璃都还不能用来造镜子,更别说要求更高的光学玻璃。

  玻璃烧制要能将玻璃彻底液化,还要加入些沸点合适的物质(比如砒霜)不停地搅拌,以除去玻璃浆中的气泡。一边自然还得想法子研究耐火坩埚,制造温度的更高的炉子。

  酒精、水泥和玻璃,这些暂时还在寻求改进工艺或是寻找合用的天然原料。

  剩下的,他最感兴趣的自然是钢铁工业。找来高时明问过后,他才知道大明官营的铁冶所都已经完全关闭,现在朝廷用铁都是购自民间。

  查过工部的档案资料后才知道。由于管理不善,明建国之后官营铁冶业的工匠就开始不断逃亡、怠工,以至暴动,致使官铁冶开闭无常,日益走上瓦解、衰落的道路。明初后的几十年大多数官冶就基本关闭了,生命力最长的官营遵化铁冶所也在万历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