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七节 喜新厌旧的无情之人
太后回宫,伴着帝后为太后接风洗尘的只有四郡王永宁郡王和五郡王咸安郡王了。
慈宁宫中小设酒宴,太后居中正坐,相陪的是帝后带着两位郡王,此外便只有徐惠妃与潘婉仪两个作陪。
徐惠妃与皇后前些日子一起上凤凰山,皇后先回来数日,徐惠妃则一直陪着太后到初五方才动身回宫。且不说她这些日子一直陪伴太后便是功劳,宫中妃嫔目前以资历也数她最老,陪太后宴饮是情理之中。而潘娘子所以在此,该当是因为有了身孕的缘故。
照例这样的场合我是悠闲的,倒是夏晴岚因为要伴着于娘子照看灯烛,所以到了宴席旁边帮忙。
不过这一次家宴甚小,一发连音乐与舞蹈都没有,时间也不长,想必是太后长途跋涉累了,开始未久,宴会便结束了。
慈宁宫的宫人们想去给太后问安行礼,也被于娘子止住了。我们便只在太后的寝殿外行了礼,便各自散了。
第二日便是将太后从凤凰山上带回来的新的经书整理好放在福慧楼中。一切收拾停当,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马文君送来了家信,果然是父亲的笔迹。因为商议的是正事,且书信又不能保证只有我一个人看,故而爹爹的措辞简练干脆,唯有那熟悉的字体,带着温情的回忆重现我面前。
父亲并没有直接给出意见,却给介绍了一个人,右谏议大夫——林大鼐。
右谏议大夫是五品文官,官职并不高,但林大鼐其人我昔年却曾听爹爹说过,是个正直之士,颇有才学。
“不知道马姐姐可有办法,将家父的这番意思转告这位谏议大夫?”我问道。
马文君颇为踌躇:“朝中自然有与二郡王相交的朝臣,但这个谏议大夫却不是的。”顿了一顿,道:“但要将事情的始末与令尊的意思转告他,想必也不是难事。”
有了方向,马文君便不再那样着急。嘱咐我毁掉书信,又与我闲话片刻。
“算来伯玖他们应该到了虔州。”马文君道,“朝堂上只说虔州动乱的士兵势大,也没有说具体有多少人,看来倒是不易对付。”
“士兵?”
“动乱的有留守虔州本地的士兵,训练有素,又有百姓参与其中,所以扑灭并不容易。”马文君道,“不过有三个郡王前去,想来什么动乱都不在话下。”<
慈宁宫中小设酒宴,太后居中正坐,相陪的是帝后带着两位郡王,此外便只有徐惠妃与潘婉仪两个作陪。
徐惠妃与皇后前些日子一起上凤凰山,皇后先回来数日,徐惠妃则一直陪着太后到初五方才动身回宫。且不说她这些日子一直陪伴太后便是功劳,宫中妃嫔目前以资历也数她最老,陪太后宴饮是情理之中。而潘娘子所以在此,该当是因为有了身孕的缘故。
照例这样的场合我是悠闲的,倒是夏晴岚因为要伴着于娘子照看灯烛,所以到了宴席旁边帮忙。
不过这一次家宴甚小,一发连音乐与舞蹈都没有,时间也不长,想必是太后长途跋涉累了,开始未久,宴会便结束了。
慈宁宫的宫人们想去给太后问安行礼,也被于娘子止住了。我们便只在太后的寝殿外行了礼,便各自散了。
第二日便是将太后从凤凰山上带回来的新的经书整理好放在福慧楼中。一切收拾停当,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马文君送来了家信,果然是父亲的笔迹。因为商议的是正事,且书信又不能保证只有我一个人看,故而爹爹的措辞简练干脆,唯有那熟悉的字体,带着温情的回忆重现我面前。
父亲并没有直接给出意见,却给介绍了一个人,右谏议大夫——林大鼐。
右谏议大夫是五品文官,官职并不高,但林大鼐其人我昔年却曾听爹爹说过,是个正直之士,颇有才学。
“不知道马姐姐可有办法,将家父的这番意思转告这位谏议大夫?”我问道。
马文君颇为踌躇:“朝中自然有与二郡王相交的朝臣,但这个谏议大夫却不是的。”顿了一顿,道:“但要将事情的始末与令尊的意思转告他,想必也不是难事。”
有了方向,马文君便不再那样着急。嘱咐我毁掉书信,又与我闲话片刻。
“算来伯玖他们应该到了虔州。”马文君道,“朝堂上只说虔州动乱的士兵势大,也没有说具体有多少人,看来倒是不易对付。”
“士兵?”
“动乱的有留守虔州本地的士兵,训练有素,又有百姓参与其中,所以扑灭并不容易。”马文君道,“不过有三个郡王前去,想来什么动乱都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