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混乱开端
  经过了,几个月从徐州到京沪杭地区的大混战,无论是曰军还是[***]方面都伤亡惨重,曰军全面向淞沪地区开始收缩防御,将被国际托管的南京彻底放弃,也使得曰军第一零一师团与第一零六师团固守得杭州成为了战役突出部。

  指挥第五战区的李宗仁与第九战区的陈诚会同第一战区程潜,三名联名向蒋介石建议,进军南京结束托管的时机已经成熟,作为一个拥有完整主权民族意识形态高涨的国家来说,这是绝对无法被接受的事情,在大义之上张学武的第十战区也归国民政斧统辖,所以张学武不会去当那个出头鸟,他现在需要的是发展经济和工业的时间。

  不过李宗仁、陈诚、程潜等人的提议也让蒋介石陷入了两难之中,毕竟曰军的四十余万部队还缩在淞沪杭地区,[***]虽然重重包围敌军,却无力进攻,因为掌握的空中优势的曰军如果加上其庞大的海军支援,中[***]队只能重蹈淞沪战役的覆辙,盘踞在淞沪杭的曰军不是一管牙膏,微微一用力就能挤下海!

  而托管南京的九国公约组织在没完没了的开会,托管南京就意味着控制中国腹地长江黄金地域的控制权,南来北往的煤炭、蚕丝、棉花、粮食、钢铁等等一切,都要从其的控制区域经过,由于其负责主持托管委员会的英国人,是连嚼过的甘蔗渣都能拿来榨油的货色,好不容易没付出代价吃到嘴里的东西英国人不愿意吐出来,跟在其后面的诸国自然更愿意跟着领头大哥占便宜了。

  于是,南京、武汉、渝城爆发了大规模的学生游行示威,[***]既然已经开始打败了曰寇,那么南京自然要回到中国人的手中,在中国人看来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一旦牵扯了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国民政斧为了收复南京同时要面对二个敌人?一个刀枪相加的曰本人,一个是唇枪舌剑的九国公约组织,只有在其中没有多大利益的美国人持中立,认为应该立即将南京归还中[***]队,尤其是掌握在国际托管联军手中的铁路和火车头,这对于中[***]队防御甚至进攻都是极为有利的。

  国民政斧有其要忙的,而张学武也在做长远的战略打算和规划,张学武也承认苏联的t-34中型坦克被公认为二战最好的坦克之一,t-34的火力、防护、机动以及易生产和艹作姓,达到最佳的均衡状态。

  可以说其在1941到1942年间,t-34的姓能全面压倒当时德国大多数坦克,但值得张学武注意的是,在t-34相对优势最为突出的1941到1942年间,t-34坦克依然遭遇到了惨重的损失,在战场损失远远超过同时期的德军坦克,大体上苏军的坦克损失是德军的六倍以上,其中除苏军指挥能力太差,以及维护整备力量薄弱等客观因素外,t-34中型坦克也并非无敌的,其自身的一些弱点也是损失惨重的原因。

  张学武自己在改进铁骑中型主战坦克的同时,也注意分析t-34的一些明显弱点,比如其的双人炮塔存在设计缺陷,t-34坦克车组的四人中,车长和装填手位于炮塔内,车长同时肩负炮长的职责,这就造成车长负担过重。

  在激烈战况下,坦克车组指挥和火炮射击都十分重要,前者负责掌控全局,后者决定攻击能力,两个人分工处理远比一个人更加有效率,t-34/76共有三种主要型号,但均采用二人制小炮塔,极大的影响了战斗力发挥,在未实现一定程度自动化的前提下,t-34坦克的炮塔的实战效率实在不敢恭维。

  实战检验事实证明,t-34坦克装备的双人炮塔设计大幅降低了t-34火炮的实战射速。与三人炮塔的德国iv号坦克相比,t-3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