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毛文龙的政治遗嘱
�二种则是被满朝革职之后再被满清启用,在任的明朝高官,投靠建奴的,是根本没有的.

  而且袁崇焕本人的才能只是限于军事,也只是个要塞司令的才能,对满清来说,这样的军事人才实在是太多,根本不会受重视-----或许有人提洪承畴,但是洪承畴的人脉在满清夺取江山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是靠着边事爬上来的袁崇焕完全无法比拟的.

  而关宁军会不会作为筹码和袁崇焕一起投降呢,显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毕竟关宁军在明朝可以获得巨额的军饷——满清自己都没有如此高的收入,史实中,关宁军一直在明朝灭亡,走投无路的时候,才在投降满清和投降李闯之间选择了前者.

  至于袁崇焕导致明朝多次被破口,几次围攻北京导致明朝灭亡的问题——其实这是不知道自从明朝中叶开始,土木堡之变也先围攻北京之后,嘉靖年间北京也被蒙古围攻过几次,其实大明朝围啊围的就围习惯了……还真不是什么动摇国本的大事.

  至于很多友称赞的明朝有骨气,不议和这件事,我倒是想问一句,明朝议和,拿得出钱来么?议和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象汉唐那样,议和之后励精图治一雪前耻,还是象南宋一样,议和偏安——这才是问题所在吧?

  个人认为明朝真正灭亡的原因,一是财政问题,该收的工商税收不上来,加派又被大地主,大官僚转移到小地主和农民身上,造成民变不断,没了李自成,张献忠,还有孙可望,李定国,尤其是李定国在南明那种恶劣的局势下,以云南一地对抗几乎统一的满清,还打出了杀汉王孔有德,满王尼堪的战绩,要是让这货和李自成换一换的话——大明难道就能好的了么?

  二是崇祯瞎指挥,很多人都说崇祯勤俭,勤勉——总之是有诸多美德的好人,但是要记住,崇祯的职业是皇帝,是领导者,重要的是领导力,他个人贪财,好色等等,都不是问题.

  而崇祯的领导力如何呢?不客气的说,基本为负数,第一是没有担当,南迁,和满清议和,等诸多事情来看,臣子冲锋在前,出了篓子之后,崇祯不是尽可能的回护,挽救,而是干脆把过错退给为自己冲锋陷阵的臣子身上,甚至一杀了之,以为这样掩耳盗铃的办法就能维护自己的圣君形象,殊不知大臣们都是官场上混了几年的人精,他这套谁不明白?于是几次之后,大家都寒了心,知道皇帝不可信,让崇祯成了名符其实的孤家寡人!

  三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作为军盲的崇祯,老是急躁,明明正面冲击不是满清的对手,却连续集合全国的精兵和满清决战,结果几次战争下来,精兵丧失殆尽,没了各地精兵压制的农民军到处攻击明政府导致关内不可收拾.

  而精兵丧失殆尽之后,崇祯老老实实的让关宁军退守山海关,一直到明朝灭亡,满清也没击破凭借山海关死守的关宁军.

  再说钱龙锡这个人,他的算计在政治上也是极为高明的,放任袁崇焕杀毛文龙,可以讨好广大吃辽东军饷的文官,以及登莱那些因为毛文龙动辄喊军饷不足告到皇帝面前的文官们.团结多数朝臣,广结善缘,做一个长袖善舞,团结各方的“叶向高”,而不是学到处树敌的杨左二人.

  至于袁崇焕这个人,反正也给魏忠贤立过生祠,完全可以轻而易举的处理掉。但是不精通边事的钱龙锡哪里想到,袁崇焕急于议和,杀毛文龙的结果就是清军破口入关,满清不但把北京附近官员,勋贵的财产抢掠,烧毁一空,而且让官员,勋贵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胁,于是万无一失的妙计成了众矢之的烂事,袁崇焕为了不殃及家人,又把钱龙锡推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