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毛文龙的政治遗嘱
�此时钱龙锡罢官,袁崇焕死,崇祯给毛文龙平反应该是毫无阻力了,他对毛文龙的真实态度可见一斑……

  刘白羽给毛文龙一点一点分析了假如天启病故之后明朝会发生对他不利的诸多变化,毛文龙质疑一句,刘白羽就解答,说服一句,毛文龙的表情逐渐阴沉起来,毕竟他也知道反对他的文官也是相当多的,自己如果失去皇帝的支持,只怕相当的不好过,不过对于刘白羽种种类似神棍一样的预言,毛文龙还是不敢相信:

  “即便信王登基,重用东林党,也不该用钱龙锡和袁崇焕两人啊!?他两人算不算东林,也还难说呢!”

  东林中期的领袖钱龙锡不算东林党么?毛文龙发明历史么,刘白羽虽然有后世的历史资料,不过他显然对政治斗争不在行,只知道钱龙锡因为得罪魏忠贤被贬,就以为钱龙锡和魏忠贤势不两立,结果让毛文龙一解释,才知道此人和魏忠贤关系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钱龙锡也是一个妙人,开始和魏忠贤的关系相当的要好,天启四年杨涟等一大批东林被搞死了,钱龙锡却超升为礼部右侍郎。天启五年开始钱龙锡和魏忠贤闹矛盾,先调到南京任吏部右侍郎,六年削职回家,躲过了天启七年对阉党的清洗。魏忠贤倒台后钱龙锡入京成了东林领袖。

  至于袁崇焕本人,按照东林党立魏忠贤生祠就是魏忠贤一党的宽松标准,基本上也就算是阉党了……

  其实历史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一般来说,结合这个人的背景和实际情况,也就能推断出七七八八了.

  从袁崇焕的角度来说,自己因为立魏忠贤生祠的原因,有被打成阉党的危险,出于自保,提出五年平辽的建议.而五年平辽又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就是五年消灭建奴,第二种就是议和.前者有分两种,一是主动出击打垮建奴[难度极高],二是先防守,先修好各处堡垒,等到时机消灭建奴,当然,人家建奴不是稻草人,努尔哈赤时代就曾经多次攻击宁远,关宁军只能守城,无力野战,为了修筑堡垒,必然和建奴要达成一定的默契才行.

  而议和就更不用说了,袁崇焕毕竟是有过实际战斗经验的人,没有坚固堡垒在手,建奴随时可以撕毁合约,所以议和的前提,也是要修坚固堡垒的.

  那么袁崇焕议和本身对不对呢?其实议和本身没什么问题,熊的战略是放弃辽东土地,修生养息,等待机会,孙的战略则是不和满清发生大的冲突,和满清拼国力消耗-----都是要修生养息的,和袁的议和没有本质的区别,在明朝财政困难,关宁军正面对决满清不堪一击的情况下,修生养息无疑是个正确策略.

  袁崇焕议和的问题在于出于自保的私心,不顾一切的议和,一方面撤消了对蒙古林丹汗的支持,一方面有杀了坚决不和满清妥协的毛文龙,以为能换的满清对议和的支持,却没有想到满清两个大患被除掉之后,胃口大开的皇太极开始了破关的军事冒险,而且这次军事冒险暴露了明朝内地的军事实力还不如关宁军!

  皇太极甚至准备守住关内的据点,准备随时推翻明朝,如果不是孙承宗力挽狂澜,证明明朝还有着击破满清留守偏师的能力,只怕明清易代就不是在1644年了!

  袁崇焕和满清私下议和不成,反而造成了满清破口的大祸,应该说,袁崇焕死有余辜,但是背叛明朝是绝对没有的,因为袁崇焕时代的满清,其实就是一个巨型山寨,内部斗争激烈,满洲贵族的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蒙古尔泰就被皇太极陷害杀掉.

  虽然皇太极赏识,提拔汉官,但是被提拔的汉官也只是分为两种,一种是被满清掠夺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