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开垦奠基(下)

  常桓随同在王易身边,帮助王易记录。而他亦有不错的算术功底,因此也可以解一些燃眉之急。他在王易身边,就相当于一个管家。王易在去山上龙窑的途中,正遇到了负责打井凿渠的徐盛。

  “主公,有一事不妙啊。”徐盛开门见山的说。他几日来都穿着露出双臂的短裾,穿王易设计的露出双胫的大袴,看起来勤劳至极。

  王易还当是穿井凿渠出了什么意外。要知道此时流行谶纬之学,封建迷信极其严重,若要挖掘出土什么怪异的东西,不是祥瑞就是妖象了,万一当中牵扯出什么,你就是浑身长满嘴也辩不清。

  徐盛道:“我们不是挑西北面那块地种粮食么,正在那里凿渠。哪知我们这里地势高,我们这里一凿渠,下面放水就成了问题啊。”

  王易皱了皱眉:“记得我们当初来的时候,那里还没人啊。你这样一说,是说下面有村子了?”

  徐盛点点头:“确是如此啊,主公。他们乃是郡北面逃来的难民,扶老携幼,足有百余口。我们下去打听了一下,佯作威逼,他们又马上拿出一个月前刘县长颁给他们的文书。”

  “这刘韶!”王易眉头一挑,“事态严不严重,不严重的话,给些钱吧,日后我再登门解决。”

  放水这问题即使放到后世,也是村里之间的主要矛盾之一,何况是这看天吃饭的生产力不发达的汉末。上游的人如果成心捣鬼,下游的人吃不到水,种粮都要出问题。

  “他们当中的青壮吵嚷着要打上门来,一定要主公给个说法。”徐盛道。

  王易看这个在万军之中厮杀的彪形大汉,处理这等琐屑事却焦头烂额,也无怪他。他也知许多村里间的武装械斗就是因这种小事而起。

  但略一思忖,王易还是道:“硬要打上门来,就是信不过我等了。开不开闸本是由我们说了算,那此事的控制权也应当在我们手中。文向,你先到那里与他们的族老商议,实在不行,再与文谦商量一下,叫最早的这支工匠队穿上犀皮甲,挂上环首刀,在他们那里排个队。”

  见主公拿出武力恫吓的方式,徐盛还想不到平素宅心仁厚的王易会这么做。但一想起当年把左丰挫骨扬灰的暴戾,他也就释然了。

  提到了种地的问题,王易思忖了片刻,对常桓道:“我们既要种粮,还要养猪。在册子上记上‘养猪’。”

  徐盛见王易莫名其妙提到这个,奇道:“养猪与种粮又如何了?”

  王易笑道:“刚才你提到水渠的事,让我想起种地。要知水自然是种地密切相关的,但肥粪何尝不是?养猪就是要解决此事。”

  徐盛哦了一声,他觉得是有些道理。在他印象中,在他原来住着那地方,大家浇田用的都是人粪,一年到头还不够,还得挨家挨户去要,甚至到野外去捡野狗的粪。

  处理了此事,王易也已走近那些窑山。远远地,几处透气处冒着烟。

  后世考古学家曾在浙江发掘出过三国西晋时期的龙窑,王易盘算了一下,像他这样有组织有规模的,怕是领先了百八十年。

  “就让越窑青瓷的风采在我这里展示吧……”王易满面笑容。有了优质的瓷器,不仅可以在国内的贸易中大行其道,还可以敲开国际贸易的大门。他远远望见前面几座矮山间的缆绳上,坐在吊篮里往两边传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