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祖先——马拉开波桥
柚子小说 www.qzaxsh.com,最快更新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大桥最新章节!
马拉开波桥小档案
位置:委内瑞拉、马拉开波市、马拉开波胡。
建桥时间:于1958年动工,1962年建成。
主要数据:桥长8.7千米,宽17.4米,塔高86.6米,跨径235米。
马拉开波桥,也叫马拉开波湖桥和乌尔塔内塔将军桥,位于南美洲国家委内瑞拉的第二大海港城市马拉开波市。大桥连接马拉开波湖东西两岸,将马拉开波湖周边地区的公路网连为一体,是世界上第一座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第二座现代斜拉桥。该桥为六塔双索面稀索体系双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24组拉索从塔顶拉向桥面,桥塔纵向为a形,横向为门字形,下塔柱另有x形墩向上支撑桥面。马拉开波桥主桥共有5孔,跨径235米,宽17.4米,塔高86.6米,梁高5.4米,最高处距水面45米,全桥长8.7千米,由意大利结构专家、工程师莫兰第于1957年设计,1958年动工,1962年建成通车。为纪念独立战争时期的英雄乌尔塔内塔,当地人将把这座大桥称为乌尔塔内塔将军桥。大桥是马拉开波湖湖区一景,对马拉开波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当地人的骄傲。委内瑞拉曾在1963年发行了“马拉开波大桥落成一周年纪念”邮票。
为世界桥梁史写下光辉一笔
马拉开波桥的成功修建,开创了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先河,它的建成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使着被一些人称为莫兰第桥式的桥形结构在世界各地得到普遍采用。马拉开波桥在结构上的特点为: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悬臂加挂梁;主桥墩支承一个连续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梁两端悬臂伸出桥墩外,其伸出端部分以斜拉索系于a形塔架顶部,组成一组独立的悬臂结构;两组悬臂端之间搁以挂梁,最终形成连续桥面结构。
事实上,莫兰第曾经提出跨径395米的拱桥方案,该方案为增加纵向刚度,将拱上主柱布置成倾斜方式,但最后因为地质条件所限未能修建。不过,这一仿意大利马来拉高架桥的拱上立柱纵向倾斜布置方案,最终在意大利的多姆斯河桥上得以实施。1962年成功修建的斜拉桥方案,结构新颖,令人赞叹,设计者莫兰第也因此在国际桥梁界享有盛誉。现在提起斜拉桥的发展史,马拉开波桥将会毫无悬念地入选经典之作。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曾经在台湾明文书局出版的其所编著的《桥梁建筑艺术》一书中说,莫兰第对于马拉开波桥的设计思路,是从英国的福斯桥受到启发的,但是形成了比福斯桥更简洁明确的结构系统,使人获得新的美的感受。唐先生认为莫兰第利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特点,巧妙地组合了抗拉、压、扭三种力的布置。这是见仁见智的推测,但正如唐老先生所言,很多新结构都是从旧结构中提取出合理的部分,再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桃源似的过渡焕发着无限的青春
据载,1498年,哥伦布第三次航行到美洲。次年,阿隆索·德奥赫达率领一支探险队发现马拉开波湖沿岸的风光和土著居民的水上住宅酷似意大利威尼斯,故定名为“委内瑞拉”,意即“小威尼斯”。委内瑞拉位于南美洲大陆的北端,北临加勒比海,是拉丁美洲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航空事业相当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于1974年6月28日与我国建交。
马拉开波桥小档案
位置:委内瑞拉、马拉开波市、马拉开波胡。
建桥时间:于1958年动工,1962年建成。
主要数据:桥长8.7千米,宽17.4米,塔高86.6米,跨径235米。
马拉开波桥,也叫马拉开波湖桥和乌尔塔内塔将军桥,位于南美洲国家委内瑞拉的第二大海港城市马拉开波市。大桥连接马拉开波湖东西两岸,将马拉开波湖周边地区的公路网连为一体,是世界上第一座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第二座现代斜拉桥。该桥为六塔双索面稀索体系双箱单室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桥,24组拉索从塔顶拉向桥面,桥塔纵向为a形,横向为门字形,下塔柱另有x形墩向上支撑桥面。马拉开波桥主桥共有5孔,跨径235米,宽17.4米,塔高86.6米,梁高5.4米,最高处距水面45米,全桥长8.7千米,由意大利结构专家、工程师莫兰第于1957年设计,1958年动工,1962年建成通车。为纪念独立战争时期的英雄乌尔塔内塔,当地人将把这座大桥称为乌尔塔内塔将军桥。大桥是马拉开波湖湖区一景,对马拉开波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是当地人的骄傲。委内瑞拉曾在1963年发行了“马拉开波大桥落成一周年纪念”邮票。
为世界桥梁史写下光辉一笔
马拉开波桥的成功修建,开创了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的先河,它的建成为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使着被一些人称为莫兰第桥式的桥形结构在世界各地得到普遍采用。马拉开波桥在结构上的特点为: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悬臂加挂梁;主桥墩支承一个连续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梁两端悬臂伸出桥墩外,其伸出端部分以斜拉索系于a形塔架顶部,组成一组独立的悬臂结构;两组悬臂端之间搁以挂梁,最终形成连续桥面结构。
事实上,莫兰第曾经提出跨径395米的拱桥方案,该方案为增加纵向刚度,将拱上主柱布置成倾斜方式,但最后因为地质条件所限未能修建。不过,这一仿意大利马来拉高架桥的拱上立柱纵向倾斜布置方案,最终在意大利的多姆斯河桥上得以实施。1962年成功修建的斜拉桥方案,结构新颖,令人赞叹,设计者莫兰第也因此在国际桥梁界享有盛誉。现在提起斜拉桥的发展史,马拉开波桥将会毫无悬念地入选经典之作。我国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先生,曾经在台湾明文书局出版的其所编著的《桥梁建筑艺术》一书中说,莫兰第对于马拉开波桥的设计思路,是从英国的福斯桥受到启发的,但是形成了比福斯桥更简洁明确的结构系统,使人获得新的美的感受。唐先生认为莫兰第利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特点,巧妙地组合了抗拉、压、扭三种力的布置。这是见仁见智的推测,但正如唐老先生所言,很多新结构都是从旧结构中提取出合理的部分,再采用新材料、新技术,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桃源似的过渡焕发着无限的青春
据载,1498年,哥伦布第三次航行到美洲。次年,阿隆索·德奥赫达率领一支探险队发现马拉开波湖沿岸的风光和土著居民的水上住宅酷似意大利威尼斯,故定名为“委内瑞拉”,意即“小威尼斯”。委内瑞拉位于南美洲大陆的北端,北临加勒比海,是拉丁美洲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航空事业相当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输出国,于1974年6月28日与我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