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部分
。”

  其次看家内夫妻间的不平等感受:女性家务负担超过男性还是多数中国家庭的基本生活图景,一位在农场工作过的女性这样讲到自己的家务负担:“自从结婚生了孩子之后,我就咬牙把所有的家务事都担了下来。我带孩子,他在外面拼命干活,就为了改变人们对我们未婚先孕的看法,为了再有出头之日。后来他当了班长,团支书,入了党,我也入了团,这下才翻过来了。可是这就成了习惯,家里的一切事都是我做。他变得懒极了。我就为他服务。”

  一位女性讲到她对丈夫完全不分担家务的反感:“他早起晚回,把家扔给我。晚上就知道抽烟看电视,星期天睡大觉。我不舍得睡中午觉,我们三个人的衣服都是我洗。每天就像上了弦一样。”

  有的女性抱怨男人像管小孩一样管束她们,一位女性这样说:“我和他没有亲密感。他不爱多说话,总是一副正人君子、光荣的共产党员的样子。他和我距离很远,从不开玩笑,不说下流话。我往那儿一坐,他就说:坐正了。他还不许我白天上床,吃饭也不许说话,什么书都不让我看。”

  第三,不少知识女性并没感觉到外在形式上的不平等,但还是能感到有一种心理层面的、微妙的不平等:“从知识女性角度看,社会平等对我们来说不是很大的问题。从发挥自己的才干、创造自己的生活天地上,没感到来自男性的压抑。但是在观念层次上对女性的歧视还是存在的,尤其在学术界。学术界的男性中心比其他任何一界都顽固和明显。我时常感到,对于那些从女性出发的观点,男性会嗤之以鼻,好像不屑与你争似的。女性总是不自觉地更重视人和感情,因此常常会有被攻击被伤害的感觉。社会逻辑的男性化在学术观念上是根深蒂固的。”

  “我认为男女是不平等的。我生活在男性的社会圈子里,感到他们给我一种压力,是无形的压力。不是他们不尊重我。我爱人天天做饭,给我买化妆品,做得都很好。但我觉得他们骨子里都是大男子主义。一个男人这样对我说过:我不可能跟一个女的很严肃很深刻地谈什么。他们觉得女的和他们在智力上没法对话。有一阵我和几个要好的男友天天辩论,他们就说,你是例外,你举出几个身边认识的女的是值得我们佩服的。我的确举不出几个能使他们佩服的女性。另外,他们给我一种压力,好像他们能在社会上做事,我在这方面没有他们那么多的能力和精力。”

  “我在社会上、经济上、自己的专业上都能自立,但还是存在着感情的饥渴。他(情人)对我算是很专的了,可我还是有不安全感,心悬在那里。我最软弱的地方就在这儿。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去投合他,转回头一想又不舒服。对心理上的依赖感、安全感要求很强。”

  “我在体魄强大的男人面前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好像缩小了似的,心理不平衡。我喜欢本质上非常‘男人’行为上却很温柔的男人,要是特别张狂就可笑了。这种感觉跟力量有关。”

  一位曾在月经来潮以后陷入过自卑感的女性说:“我就那样很沮丧地生活了两年,觉得当女孩特别不好,当男孩多好埃我还想,一辈子一共要来多少次月经啊,还不如一下都来了,然后就没事了。我觉得自卑,觉得和男孩生理差别那么大,加上我痛经很厉害,觉得比起男人有那么多的麻烦事,不得不把雄心壮志扔一边去。我一直觉得男人在生理上是优越的。”

  “我从高中起就觉得男孩和女孩不可同日而语,觉得他们水平高,想和他们聊。我也不怕人说,说实在的还挺得意的——喜欢你的男孩多嘛。”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