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
  台上来接他。但月台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希特勒,在检查了自己的沉重的箱子后,他便匆忙赶到斯通帕加斯29号。他不明白,希特勒搬了家为何连一张条子也不留。他将自己的新地址j给了查克雷斯太太。时间一星期一星期地过去,但希特勒仍只字不来。库比席克不解。是否得罪了他,而自己又一无所知,分别时,他们是好朋友呀,而后来的信也没有冷淡之感。

  再次去林嗣时,库比席克见了阿道夫的姐姐,他向安吉拉要希特勒在维也纳的新地址,她粗暴地说她不知道,他没给她写信。接着,她便批评库比席克,说她弟弟逃离现实也有他一份责任。他“强硬地”为他的朋友辩护,认为她只不过是鹦鹉学舌,重复里奥的意思而已。两人话不投机,库比席克转身便走。

  阿道夫与库比席克割断了关系,连一切会引起他想起林嗣和家乡的事物也一概不理。他对库比席克的感情并不像库比席克对他的那样强烈;就希特勒而言,他们的关系已告一段落——至少是在目前。另外,库斯特尔取得了成功,自己则遭失败。1909年4月20r,希特勒在费尔伯大街那座可怕的大楼里孤零零地庆祝了自己的20岁生r。一月又一月,他忍受着周围毫无生气的环境,继续过着他在林嗣过的那种梦想生活。他孤独地、安静地打发着r子,可谓是深居简出。邻居们记得,他对人彬彬有礼,但与人疏远。邻近饭馆里(叫库巴达自助饭店)有个掌柜对希特勒的印象却极其深刻,“因为他x格孤独,很安静,又喜欢读书,好像很严肃,与别的年轻人不同。”

  她非常尊敬他,常额外给他一大块夹r煎饼。

  到了夏末,希特勒又面临另外一个危机。除了每月25克朗津贴外,他已末路穷途了。他又从费尔帕大街迁至维斯巴诺夫南边的一个较小的楼内,地址是塞斯奥塞大街58号,21号房——一个小房间。这里与先前的住地一样嘈杂,狭窄的街道上电车来来往往。8月22r,希特勒重新在jing察局登记了地址,这次他称自己是“作家”但是,不到一个月他又离开了较像样的住所,消失在穷困的底层社会中。他未留下片言只语,jing察局表上“将来住址”一栏是空白;“何时迁出”一栏里填的是“未定”他身无分文,又不能或不愿工作,在尔后3个月内,他到处流浪,成了一名流浪汉。他睡在公园里或门廊下。在一段时间内,他的家就是普拉特——多瑙河彼岸一著名的游乐场。若遇大雨,他就在园厅的拱桥下躲避,以外衣当枕。那年严冬又来得早。1909年10月底,他被迫在室内寻找栖身地,他睡在酒吧间里、脏室里或宿于价钱便宜的低级客栈内。他还在凯撒大街一家咖啡馆里睡过,也在埃尔伯格大街一犹太慈善家开办的“热室”里宿过。一次,他在一劳工营里找到了一席之地——该地肮脏不堪,还得与其他无家可归的人们共宿。他无法入眠,因为空气恶臭,孩子们又不断哭闹,还有醉汉打老婆。

  “即使现在”他后来写道,“一想到那些可怜的窝,那些避难所和平身地,那些龌龊、恶臭的可怕图景,我就全身发抖。”

  那曾是“‘一千零一夜’里出来的令人销魂的城市”维也纳,现已摇身一变成了不幸的丛林,并成了“抱歉地说,我生活中最苦难的时期的活记忆。”

  他转而求助于教堂,每晨9时便在座落在他的老住所斯通帕加斯附近的修道院门口排队领汤。对流浪汉说来,这叫“拜访卡瑟”卡瑟可能是修道院长的名字,或圣·卡瑟琳修道院的名字。

  时至深秋,他差不多已将衣裳变卖净尽,连那件冬天御寒的黑大衣也卖了。这样,大雪和寒冷迫使他进一步蒙受耻辱。在圣诞节前不久的一个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