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前后时间表及大事记(184-18
/>
杂谭逸事
崔烈入钱为司徒
汉灵帝(168—189在位)时,开西邸卖官。欲为三公者,输钱于内,然后得除授。中平二年(185)春,崔烈通过乳母入钱五百万,得授司徒。崔烈,涿郡(今河北)人,素负盛名。入钱为司徒后,声名狼藉,为士人所不齿。
杨赐死
中平二年(185)九月,司空杨赐死。杨赐(?—185),字伯献,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东汉名臣杨震之孙。其家族为东汉著名的“弘农杨氏”。少博学多闻,年轻时隐居教学,不应州郡之召,屡辞三公之辟。后以司空高第,迁侍中、越骑校尉。灵帝即位,入宫为灵帝侍读,后迁少府、光禄勋。汉熹平二年(173),杨赐除授司空,初登三公之位。一生曾七次为九卿之官,五次任三公之职,为灵帝朝重臣。杨赐在朝,曾屡次激言进谏。汉光和元年(178),灵帝因天象之异使宦官曹节等问以祥异祸福,杨赐直言相陈,说:“方今内多嬖幸,外任小臣,上下并怨,喧哗盈路,是以灾异屡见,前后丁宁”。其冬,又切谏灵帝停修园囿,皆无结果,因此却遭宦官忌恨,但因其曾为帝师,故终未罹害,得以善终。
陈耽下狱死
中平二年(185),前司徒陈耽下狱死。陈耽(?—185),东海郡(今山东郯城北)人。陈耽历任三公,为官清正,光和五年(182),灵帝使公卿察举刺史、守相等为民蠹害者。时太尉许馘、司空张济一味取悦宦官,又收取贿赂,宦官子弟贪污者皆不见问,却将在边远十郡为清正惠民者二十六人举为民蠹。众人诣阙诉冤。陈耽时为司徒,以此上疏陈说公卿结党营私,好人蒙冤坏人逍遥之事。灵帝见疏重责许馘、张济等,并将被举者二十六人皆任为议郎。陈耽因此得罪宦官。中平二年,与谏方大夫刘陶同遭宦官诬谄,俱死于狱中。
.全部章节
崔烈入钱为司徒
汉灵帝(168—189在位)时,开西邸卖官。欲为三公者,输钱于内,然后得除授。中平二年(185)春,崔烈通过乳母入钱五百万,得授司徒。崔烈,涿郡(今河北)人,素负盛名。入钱为司徒后,声名狼藉,为士人所不齿。
杨赐死
中平二年(185)九月,司空杨赐死。杨赐(?—185),字伯献,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东汉名臣杨震之孙。其家族为东汉著名的“弘农杨氏”。少博学多闻,年轻时隐居教学,不应州郡之召,屡辞三公之辟。后以司空高第,迁侍中、越骑校尉。灵帝即位,入宫为灵帝侍读,后迁少府、光禄勋。汉熹平二年(173),杨赐除授司空,初登三公之位。一生曾七次为九卿之官,五次任三公之职,为灵帝朝重臣。杨赐在朝,曾屡次激言进谏。汉光和元年(178),灵帝因天象之异使宦官曹节等问以祥异祸福,杨赐直言相陈,说:“方今内多嬖幸,外任小臣,上下并怨,喧哗盈路,是以灾异屡见,前后丁宁”。其冬,又切谏灵帝停修园囿,皆无结果,因此却遭宦官忌恨,但因其曾为帝师,故终未罹害,得以善终。
陈耽下狱死
中平二年(185),前司徒陈耽下狱死。陈耽(?—185),东海郡(今山东郯城北)人。陈耽历任三公,为官清正,光和五年(182),灵帝使公卿察举刺史、守相等为民蠹害者。时太尉许馘、司空张济一味取悦宦官,又收取贿赂,宦官子弟贪污者皆不见问,却将在边远十郡为清正惠民者二十六人举为民蠹。众人诣阙诉冤。陈耽时为司徒,以此上疏陈说公卿结党营私,好人蒙冤坏人逍遥之事。灵帝见疏重责许馘、张济等,并将被举者二十六人皆任为议郎。陈耽因此得罪宦官。中平二年,与谏方大夫刘陶同遭宦官诬谄,俱死于狱中。
.全部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