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部分
�言辞。这些言论对这位少年及其家庭已经产生了实际影响,接受采访时,黄父便表示自己“有点手足无措”。

  无论怎么讨论这件事,我以为有一点原则应当把握,就是不能过于苛责小朋友。特别是,有些人明显是把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发泄在黄艺博头上,这对他并不公平。且不论黄艺博那些臂戴五道杠的照片拍摄于何时,也不讲他装模作样阅读“文件”(手里那张纸并没有展开)是否受人指使摆拍,13岁少年的心智并未成熟,人格性格更未养成,很难说他现在是这个摸样,以后又会是个什么状况。对于黄艺博来说,人生如同他手上那张纸,尚未展开,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对于他所做所说的这些,人们不妨多些善意的理解和批评。

  就算黄艺博少年老成,把那个“总队长”(一说副总队长)当回事,并且拿来显摆,也不能说明这就是他的真实生活。这一切的背后,无处不展现出成人世界对他的影响。就拿他的成长经历来说,两三岁时开始看《新闻联播》,这肯定不是他自己所能做到,而有可能出于家长的有意引导。7岁开始看《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相信这也不会是他自己的选择。说实话,这些刊物连许多家长都不爱看,何况像他这样正处于探索新奇世界而且连字都认不全的花样少年。这一点,任何有育儿经验的人都可以作出判断。因此,人们更应该把审视和批评的目光对准成人世界以及这一现象所折s的社会现实。

  许多人对黄艺博表示惊讶,除了他的言行举止超越了他所处的年龄段,还在于从他身上看到了一个“官本位”社会的缩影。那些骂的越厉害的人,说不定心里越是羡慕和妒忌这种官场文化。黄艺博的一言一行其实就是对这种官场文化的学习和模拟,而且学得惟妙惟肖。他具有如此模拟天分,主要就是受他身边无处不在的社会氛围所影响。从幼儿园开始,大人们就在给孩子们灌输“官本位”思维,为了让孩子当个小班干部,大人甚至不惜搞关系、走后门。例如,有的小学生为竞选班干部还给同学发钱拉票,这幕后未必就不是家长的“功劳”。

  小时候就学会“跑官要官”,大学毕业了竞相考取公务员,出现黄艺博这样的小小大人物,又有什么可值得奇怪的?实际上,成人世界的“官本位”文化污染的何止黄艺博一人。网友还搜索出其他一些和他一样戴着“五道杠”少年儿童,而其中有的人所摆出来的架势一点也不输于黄艺博。当地媒体曾报道过一个也是“总队长”的小学生,其“接见”小朋友的作派堪比官场大人物。更有说法称,此次“黄艺博事件”其实是他一手策划的“肃反行动”。且不论其中是非曲直,这些“政治少年”的权力话语体系及其行为作风,足以让人咋舌。

  这或许表明,“官本位”文化正在影响和毒害部分少年儿童,使得他们在小小年纪就开始向往和追逐权力,并不自觉地养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官场人格。应当说,这种官场人格非但不是少年儿童之福,而且实属他们难以承受之重。这不仅是在摧残少年儿童的心智,还阻碍了他们的自由快乐成长。政治文化的关键词不止权力二字,更有责任、正义和公平等核心精神。放着这些现代政治理念不去学习,却去追逐官场文化之末流,这才是黄艺博现象给整个社会揭开的惊人一幕。那些斥责辱骂黄艺博者,恐怕是没有看到这一幕背后发人深思的社会根源。

  25

  还要后代为我们的无知买单吗?

  ……在原武汉农药厂的厂区而发出的感慨!

  文/汪华斌

  今天参加一个朋友的宴会,顺便看看当初他们的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