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部分
r />
  '本段'起源

  源于美籍俄裔小说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于1955年所作的长篇小说《lolita》,描述一名中年教授迷恋上12岁女孩lolita的故事。此书当时一度被禁,但现在已成文学中的经典名著,并被美国兰登书屋选为20世纪英文小说第四名,还曾被改编为同名电影《lolita》(一树梨花压海棠),剧中女孩设定为15岁。此后,凡是带有剧中女主角特质者,就被称为“lolita”或“loli”。

  第一个被公认的loli角色是1982年推出的《魔法のプリンセスミンキ猊狻防锏闹鹘莔omo公主,《魔法のプリンセスミンキ猊狻肥粲凇赌xㄉ倥废盗卸唬赌xㄉ倥匪攵缘亩韵笫桥乙嗖凰闳崛酰由系笔毙跫有限,知晓者不多;《Iq博士》中的小芸从来不是loli;就算是《天地无用》中的莎沙美虽然有类loli特征,但在故事中她的定位只是亚重霞的妹妹,不但戏份不多,而且制作群也没去强调其loli特性。

  动漫萝莉loli在动画界正式出现loli热潮开始席卷整个acg1界,大量loli角色,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其中最有名又最受欢迎的是《机动战舰大和抚子》的星野琉璃、《魔法少女砂沙美》的砂沙美、《魔卡少女樱cardcaptorsakura》中的木之本樱和h…game2《toheart》中的马鲁芝。

  上述五位角色可以说是主导了自1995年来,acg界的商业生机与其主流市场。在其之后,几乎每部作品都得有个loli,甚至是整部作品充斥着loli。这样子的结果,形成女性角色以往的百花齐放、各展姿态、争奇斗艳的盛况不再。充斥着可爱,随波逐流而没有特色、亦无变化,往往容易单调而乏味。最明显的就是,以前就算有小女孩的角色,也不等于loli;而现在则是只要是小女孩,那就大概是loli了。

  1acg是指动画animation、漫画ic和游戏game。

  2文字类g(gal…game)

  3《洛丽塔》(lolita,1955)原为俄裔美籍小说家——纳博科夫(vladimir【vladimirovich】nabokov,1899-1977),在法国所完成的一部长篇作品。中文通常译为罗丽泰,或是洛丽塔,抑或萝莉塔。作者生于圣彼得堡(即列宁格勒)。此后住在欧洲,主要在柏林,并成为享有盛名的苏联流亡作家之一,被世界文学评论界定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散文体大师。1940年举家移居美国,在韦利斯里学院任教,同时享有哈佛大学的鳞翅目研究基金(nabokov同时也采集蝴蝶标本)。还翻译普希金长诗《叶普盖尼·奥涅金》,使用直译法,注解多于翻译加原著的份量。

  '本段'原作《lolita》

  在康乃尔大学教授俄罗斯文学,长达11年。为了生存,他改用英文写小说,以教书经验写成的小说《微暗的火》,一边研究着一位风格隐晦的作家,一边在学院文人堆里勾心斗角。带着家人一生住在旅馆。而在不同的著名大学,到处教授文学。虽然后来改用英文写小说,却不愿意进教室,他会写讲稿,让他的太太,到教室去念给学生听的事。他几乎不和任何记者直接对话,总是人家写了问题,他作书面回答。不是害羞,而是一种深刻的耻辱感-因为他不能准确发音,不能说。

  《lolita》的创作动机蕴含极久,据nabokov本人发表的记事,早在柏林时期,就已经开始孕育这个童女恋的故事,当时他正在巴黎养病(脊间神经痛)。其动机据他本人表示,始于报纸上一篇关于实验人员引诱猴子画出图画的报导。终于在1937年于巴黎出版俄文版的《魅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