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部分
��核心问题是,在那些有钱的老板中,除了那些儒商外,未必有几个在知识水平方面赶得上她的。个别老板,新闻标题起“文”一点,他们都不知道是啥意思。可他们偏偏拥有大笔资金。他们不断地在为社会做贡献,不断地在纳税。欧阳一虹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惑期。全社会都在为此而困惑,她更困惑。有时候她也想,你懂得“之乎者也”有什么用?懂得唐诗宋词有什么用?有一支笔又有什么用?统统都不能当饭吃。能当饭吃的,一是饭的本身,二是购买饭的钱。如果一个身无分文的博士生导师和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同时去饭就餐,饭店绝不会因为博导知识渊博而给他吃饭,也不会因为罪犯的罪大恶极而不给他吃饭。欧阳一虹每月辛辛苦苦只有两三千来块钱的工资,人人都说她笔下生花,可光开花不结果也不行。而她那些采访对象,常常因为她笔下的文章而使股市飚升,或使产品走红。她不会因此而多拿一分钱。现在禁止有偿新闻了,所有的采访对象都是上面规定的,记者本人没有多少采访自主权。再说,那些大户身边是不愁没有记者的,也不愁没人吹捧。能够接待你就很不错了,有时还要吃闭门羹。那就更别说从采访得到什么好处了。每回采访完毕,她带回去的就是一摞纸,各种资料和宣传画。偶尔给你一点纪念品,也值不了几外钱。有时候,面对采访对象的豪华与奢侈,她竟然有些自惭形秽。刚入门时那种强大的自信心没有了,采访时提问的锋芒也没有了。她有些支撑不住自己了。

  赵德发放出每月一万块钱的诱饵,是想让她彻底上钩。上钩之后是摆脱不掉的。他已经从心里看上了欧阳一虹。那绝不是跟燕燕一样的玩玩就算了。跟燕燕是逢场作戏,跟欧阳一虹是不能做戏的,因为她本身就不是做戏的人。他相信,这个秀外慧中的女孩所具有的魅力是强大的。但他更强大。他决心用他的爱和自身的财富来俘虏对方的强大,把她的心身都变成他的。

  赵德发的建议正逢其时。每月一万块钱对欧阳一虹还是有吸引力的。尽管赵德发提出了让她放弃工作的意见,可她还在坚持上班,坚持做一名好记者,每天都把自己打理得神采飞扬。真正使她下定决心的,是那天晚上开会回来。因为赵德发没有时间去接她,她就自己坐公交车,因为她还要转乘一次地铁到浦东。下车时发现钱包没了,身上只找到四块钱。地铁处有个残废老太婆,在那里乞讨。她又拿出一块钱给她。就只剩余三块钱了。这是她身上的全部家当。从浦西坐地铁到浦东还要两块钱。这期间她特别害怕还有意外花钱的事。出了地铁口,她便感觉自己成了穷人。天忽然下起雨来,按照往常,她会毫不犹豫地打的回家。但这天没有,她身上只有一块钱了。一块钱能做什么?地铁口离家还有三站路,她便一步一步往回走。期间她又给赵德发打电话,想让他去接她,赵德发还是忙着陪客户吃饭。有一笔电脑设备安装工程要谈,一百多万元的生意,他做生意的原则是,历来主张抓大放小。大生意哪怕利润低一点也是要做的。欧阳一虹继续步行。回去之后,脚肚子都走酸了。

  晚上,签订了合同的赵德发兴高采烈地来了。欧阳一虹便对他说了下午步行回家的事。赵德发说:“你为什么不打的回家?”

  欧阳一虹说:“钱包丢了,可我身上没钱啊。”

  赵德发说:“你太傻瓜了。把你送回家后,你再给司机找钱不就行了吗?”

  她想也是,人一急,就没主张了。

  赵德发看她这样每天跑来跑去的也很难受。说:“算了吧,别上班了!”

  欧阳一虹说:“你养活我?”

  赵德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