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昌邑王入京的盛况
�是要去的……

  ******

  从椒房殿到承明殿,霍光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虽然在椒房殿时,霍光表现了不悦,但是,事实上,对于椒房殿的事情,霍光并没有太放在心上。

  ——他的外孙女又岂是连左右侍御都无法掌控的人?

  ——不过,那个问题……恐怕是……另有人关心这个答案。

  霍光回想了一下自己方才的表现,颇有兴趣地暗暗猜测——那人对答案满意吗?

  霍光回到承明殿时,杜延年已经往御史大夫寺去了——无论颁诏,还是乘传,都需御史大夫处置——殿中只有张安世一个人,坐在原位,慢慢地看着之前那份关于昌邑王的简册。

  见霍光回来,张安世起身行了礼,随后便将一卷札册奉予霍光:“尺一板已封,幼公于此誊所诏。”

  霍光点了点头,展开札册,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随即便失笑:“幼公……竟书此……”

  ——杜延年行事圆滑,不要说诏书,就是奏书,都一贯言辞委婉,处处留有余地。

  ——这一次……居然写得……这样……直白?

  一时之音,霍光倒是想不出更好的形容了。

  不过,这样的直白,显然是合霍光的心意的。

  ——也不说其它,先将人征召入京再说!

  ——其实,杜延年倒不是特地把这份诏书写成这样的,他也没有想太多,只是因为霍光不在,却要先写出一份草稿,杜延年担心自己写的太多,反而有错,于是,他很乖觉地将诏书往直白了写,只写那些必要的东西。

  张安世自然也是明白的,笑着就说了一句:“臣以为幼公亦宜往昌邑。”

  霍光挑眉,轻笑着摇了遥头,感叹道:“惜乎……”

  张安世不禁笑出声。

  ******

  就如霍光所想的那样,这份诏书太直白了!

  便乐成、刘德、丙吉与利汉在御史大夫寺听到杜延年的交代,便吓了一跳。

  刘德比较厚道,斟酌着对杜延年道:“太仆……征昌邑王?是否不妥……”

  ——大家都知道,让昌邑王来京,就是为了立其为皇帝!

  ——对新君……用“征”……合适吗?

  杜延年瞥了一眼刘德,却没有回答。

  “宗正此言差矣!”

  杜延年不开口,立刻就有人主动跳出来了。

  便乐成一脸正义凛然的模样,毫不客气地对刘德道:“未受玺绶,昌邑王仅是诸侯王!即使其即皇帝位,皇太后征之,又有何不可?”

  ——宗藩入继是继大宗正统,所奉也是大宗之祭。

  ——比如孝文皇帝,承的是高皇帝之嗣,无论吕氏如何,宗庙之中,孝文皇帝供奉的仍然是高皇帝与高皇后,就是孝惠皇帝与孝惠皇后的寝庙也是不能落下的。

  ——相较诸侯王入继大宗,当今这位上官皇后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