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对我一分好,还你三分情
��件下,谁要能着实挨上一百大板还不死,杨皓愿意在额头凿个“服”字在他灵牌前磕头。

  可以说,唐朝的婚姻法,没有要杀头这样的处罚,但实际上大部分的处罚,其实都是要人命的。

  所以,所谓唐朝的自由恋爱,大概是后来人的臆想而已。

  而杨柏德允诺让杨皓自己可以找。虽然看起来只是一个普通的表态,但对杨皓而言,杨柏德这是在表态不会想着在婚姻上钳制他。

  虽然单方面的自由恋爱依然不算自由恋爱,但杨皓至少可以找自己满意的女孩儿成家。

  要不然,杨柏德以“父母之命”,随便给他定个女人。他想不成亲,是要去官府挨板子的。

  而且挨了板子,依然要听命。

  “我如果有心仪之人,自然要劳动父亲的。”

  “这事你可要抓紧了。我这头也帮你寻摸着,如果有好的,你就看看。如果合适了,为父就帮你上门提亲。”

  杨皓可不想再说自己的亲事:“父亲,你看如果要给八娘添些嫁妆,该怎么做才好?”

  杨柏德想了想说:“既然是你要给姐妹添妆,就以你的名义去做。也好让她们婆家知道有你这个兄弟在,日子也能舒心些。”

  他顿了顿,又说:“不过这事你要是没时间打理,为父就帮你找找看那里有合适的铺子,也找找木头之类的。”

  这个儿子一回到家,就给家人丰厚的见面礼。至少都有十箱东西,还有几十两金子。

  给八娘和十二娘的,更加是有十五箱东西。

  大都是上好皮子。还有一箱子的绸缎。更有一箱子燕窝雪蛤,和一匣子的人参。

  除此之外,还有一对白玉龙凤镯。

  压箱底的一匣子金子,足有一百两。

  那箱子都是大箱子。等八娘和十二娘出阁时,至少平添了十七抬嫁妆,如果箱笼再弄小一些,甚至能多出二十抬。

  唐朝婚嫁,重嫁妆。

  像杨家二房这样的人家,能有二三十抬嫁妆,已经是非常体面的了。

  要知道,家里先头两个已经出嫁的女儿,他杨柏德也就备了十六抬嫁妆。

  最重的,也不过就是每人给了一倾良田,压箱钱也就五十贯,至于其余,的都是布匹衣物之类的。

  还有婚床之类,也只是用了不算太好的木材。

  铺子当然是没有的。更不要说一百两黄金——那可是九百多贯钱——掏空了家里也拿不出来。

  以后八娘、十二娘出嫁,杨柏德做爹的,嫁妆自然不会比前面两个女儿少。再加上杨皓给的,那加起来都怎么也能弄出三十二抬。

  要是夫家给了多少聘礼,他都不会留下。

  现在杨皓说还要给再加一些。如果再多十几二十抬,那比普通官宦之家嫁女都要风光得多。

  而女儿家嫁妆越丰厚,在婆家日子过得越好。那是大唐社会的常态。

  大唐对嫁妆聘礼的看重……如果杨柏德知道了后世阿三国的婚嫁,大概会虽然觉得有过而无不及,但也不会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