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应对之策
  为何要将孙承宗叫来?

  这个年代,尤其是己巳之变前期,整个顺天府太过混乱。

  应该说,整个崇祯朝,都非常混乱。

  人事动荡,地方起义,辽东战争,草原蒙古骚动。

  而孙承宗作为曾经督师辽东的一位军事战略家,他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稳。

  眼下皇太极即将打来,最需要的是什么?

  就是稳!

  稳住,绝不能乱,一旦乱了,就会引发连锁反应。

  不过,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的张晨,还是有一丢丢紧张的,毕竟这是真正的战争,是真的死人的,而且死很多人的战争。

  内阁首辅李标,次辅钱龙锡以及兵部侍郎王洽紧急入宫求见,王承恩在外面。

  “王中官,我等要求见天子。”

  王承恩道:“李阁老,钱阁老,王大人,天子有些疲倦,需要休息片刻,晚一些会召见各位大人的。”

  “可眼下……”王洽有些着急,这都什么时候了,建奴扣关,遵化沦陷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

  这预示着建奴大军正式进入关内了,战场转移到顺天府!

  “王大人,您别说了,我也着急,可天子说了,急是急不了的,稍微晚一点吧。”

  钱龙锡叹了口气,道:“我们先走吧。”

  李标、钱龙锡和王洽离去,六部九卿的大臣们全部集中到内阁的文华殿前,大家伙开始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办。

  眼下已经十月三十日,北京的天也黑得早了很多,晚上寒风瑟瑟。

  即便没有皇帝的命令,京师也已经开始戒严。

  此时袁崇焕也已经派遣赵率教领4000关宁军火速赶往遵化,只不过两天后,赵率教的4000关宁铁骑将全军覆没。

  按照历史的轨迹,赵率教的全军覆没后,原本还按兵不动的皇太极,突然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狂飙起来。

  赵率教的兵败预示着皇太极突破了遵化,明军将皇太极阻击在遵化的计划泡汤。

  眼下穿越者崇祯慢慢也冷静下来了,他在思考一个问题:该如何来最大程度降低己巳之变的损失?

  或者说,即便大明损失惨重,也要让皇太极脱一层皮。

  不然此后的五次入塞,基本也就把大明打废了。

  那如何做到不像历史上的己巳之变那样损失惨重呢?

  其实也不难:闭上嘴,假装淡定,稳定人心,其他的交给孙老头子和那些巡抚总兵去。

  为何己巳之变打得这么惨?

  后世的网络上争议还是很多的,基本上责任都推到了袁崇焕身上,这件事比较复杂,此时暂且不提。

  但有一个人的责任是绝对甩不掉的。

  谁?

  崇祯。

  一顿微操作,骚上了天。

  甚至继位的时候,废掉林丹汗的市赏,不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