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朝局之变
  站在周延儒和王永光的角度,他们是乐意看到孙承宗和卢象升这些人被撕的。

  周延儒不是东林党,王永光也不是。

  为什么乐意看到孙承宗他们被撕?

  很显然,对他们来说,那是东林党内部的撕逼事件。

  这对从目前整个朝局来说。

  朝中东林党势大。

  到底有多大?

  内阁中,韩爌、钱龙锡都是东林党。

  前礼部尚书何如宠,前刑部尚书乔允升,都是东林党。

  前顺天府府尹刘宗周也是东林党,太仆少卿侯恂也是东林党。

  六部九卿中东林的势力极大,这是在崇祯上台对阉党大清洗之后促成的局面。

  不过经历了今年整整一年,朝局其实有不小变化。

  例如刘宗周被罢免,何如宠被罢免,乔允升被罢免。

  这三个人在东林中威望都极高。

  大家都认为皇帝是要清洗东林党,可偏偏亲东林的袁崇焕被力排众议,得到重用。

  韩爌入阁,钱龙锡次辅的位置坐得稳稳当当。

  甚至朝中传言钱龙锡和边疆大吏袁崇焕来往甚密,也并未吹起风浪。

  这让许多人完全看不透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

  一边打压东林人士,一边又重用东林人士。

  这还不是让众人最疑惑的。

  对孙承宗和李邦华的重任,超乎所有人的想象。

  以至于这一年的时间,在朝中形成了一种新的格局。

  为什么这么说?

  孙承宗、李邦华、卢象升、孙传庭这些人,全部都是东林党。

  但皇帝将他们单独出来,塞进新的衙门里。

  起初主要是勋贵们对他们有很大的意见,大臣们倒是不知不觉。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军在今年立大功,枢密院的威望暴涨,俨然已经影响了朝局的平衡,形成了一股新兴的、不容被忽视的力量。

  尤其是这一次剿匪,功劳几乎全部是新军的,可以说,将以枢密院为首的新势力,推向了一个对立面。

  所以,暴发这一次雪夜宫门事件,绝不是突然,而是权力之间的矛盾的一次暴发。

  而在这次暴发中,朝中明显已经形成了三股势力。

  一即原来的东林党,以韩爌、钱龙锡等人为首,如成基命、侯恂等人都是中间力量。

  二即被东林党骂的所谓奸党。以周延儒、温体仁、王永光等人为代表,他们搞走了何如宠,李标等人,自然被东林党痛恨。

  三即以孙承宗、李邦华为首的新派。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个力量,也就是所谓的新派,是从东林党分化出来的。

  并且分化得非常成功。

  为何会被成功分化出来?